7月15日上午,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定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那么,这一《决定》有什么特色亮点?又将如何引领成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呢?
今日(17日)下午,中共成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了“解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对《决定》进行了解读。
总结《决定》,曾明友认为,可以归纳为四大特色亮点。
●坚持在服务大局中强担当。他表示,《决定》坚持把成都未来发展放到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
●坚持在协同发展中提能级。曾明友表示,《决定》前瞻谋划城市重大政策设计和功能建设,努力在制度创新、功能提质、平台赋能、人才集聚、场景营造等关键领域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成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科技创新体系、供应链体系、投资贸易体系的枢纽功能和节点地位。
●坚持在探索创新中作示范。在这一方面,《决定》顺应了城市演进规律和发展阶段变化,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积极探索未来城市新形态、区域协作新方式等,着力为新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成都经验”“成都方案”。
●坚持在共建共享中见行动。对此,曾明友表示,《决定》建立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谋划实施新一轮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统筹构建覆盖全区域全人群、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多元聚力、智慧韧性、全龄友好的现代治理体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普惠共享,增强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高品质宜居生活地。
《决定》很长,但归纳起来,事实上重点在于六个关键词。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也就是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协同发展加快成势。主要从构建区域发展生态圈、务实推动成渝相向发展、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三个方面展开,强调依托产业生态、消费市场、枢纽能级等比较优势,推动形成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的区域经济生态。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也就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塑造人城产融合共生的未来城市新形态。主要从优化未来城市空间体系、强化国土空间利用管控、优化城市空间开发格局、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四个方面展开,强调创新城市空间组织利用方式,全面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强核心功能支撑”。
也就是强核心功能支撑,全面提升城市区域辐射力全球影响力。主要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力、国际门户枢纽辐射力、生活城市人才吸引力、天府文化感染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影响力五个方面展开,强调持续强化城市能级和比较优势,构建高位集成、聚势赋能、服务全局的城市功能体系。
●“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也就是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动能体系。主要从强化基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新经济聚势领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五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五个方面展开,强调加快新政策设计、新动能培育和软环境营造,持续增强创新牵引能力,积蓄后发超越的战略势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也就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公园城市宜居生活品质。主要从全面提高生态容量、推进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展开,强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也就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形成特大城市治理新格局。主要从创新塑造公园社区场景、深化社会治理机制改革、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五个方面展开,强调坚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得益彰。
红星新闻记者王垚 实习生 肖皓月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