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星路报业大厦为起点,一路沿着武成大街慢走,不出二十分钟,就到了望平滨河路。
面朝锦江的滨河路把夏日的阳光和树荫的清凉同时兼顾,无论天气如何,河边总是会坐满乌泱泱的人。几杯茶,一副牌,一两只趴坐地上耐心等待的萌宠,还有谈不完的龙门阵、生意经与蜚短流长,共同交织成滨河路的景色。
滨河路的隔壁是望平街。在清代后期,这里基本上还是东城外的一片农田,清末民初,逐渐形成了一条小街,1924年被命名为望平街,寓意老百姓渴望太平的心声。
作为成都老牌美食街,望平街声名在外,绿树浓荫之下各类美食门店与默默消费的顾客,彼此心照不宣,没有太古里的繁华又少了春熙路的人潮,道路两边的一排排饭馆倒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透露着不紧不慢的成都气质。
今天,让我们跟着由顺品郎独家冠名的《好吃嘴郎牙榜》,沿着锦江慢行,去探访望平街片区里的美食与繁华。
四妹钵钵鸡
望平街119号
从最开始在巷子里摆摊摊儿,再到现在开门店提供堂食和外卖,四妹钵钵鸡在成都风起云涌的饮食界里扎根了二十多年,光是靠着一瓢红油汤汁,就能够轻易地让一大帮人嘴巴里不自觉地分泌出清口水。没有藤椒味,更没有啥子妖艳火闪的冬阴功味,它们家的钵钵鸡,有且只有一种红油味。红油配方是老板独家的手艺,吃红油味的钵钵鸡,是一个成都吃货的尊严底线。
钵钵鸡按照菜品的种类,用签签捆成一捆一捆的。荤菜都是浸泡在红油汤汁里,吸饱了各种调料的精华,素菜都是单独放在一边,客人点了之后,服务员才会根据客人的单子从素菜里dia出相应的食材,极快地让它们在红油汤汁里洗个澡,再和荤菜一起端上桌。
红油钵钵鸡看起来辣,其实不然,入口回味甚至还有点微甜。每串菜上都沾满了一层白芝麻,红油的味道真的是香惨了!吃他们家钵钵鸡,每个人的标配是满满一碗的红油蘸碟,蘸碟油气重,能够把钵钵鸡的味道再提升一个层次。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事说,他第一次吃了之后,想把吃剩的红油蘸碟打包回去下面吃。
浸没在红油蘸碟里的鸡爪味道自然没得说,非常入味,一点都不白丝拉垮。红油的香辣与咸香融为一体,被鸡爪这种食材所承载,入口就好像能够在嘴巴里开出一朵鲜红的花朵。而且鸡爪骨头剔得非常干净,吃起来几乎不用吐骨头,对于懒人来说,吃鸡爪不用吐骨头的那种畅快感无与伦比,简直想让人把签签都吃下去。
除了主打钵钵鸡,他们家的卤菜也是一大特色。虽然卤菜的食材都是兔头、鸭头、兔腿、脑花等非常常见的食材,但是卤食材的卤水却是大有门道。脑花要用白卤水,鸭头要用辣卤水……不同食材要用不同的卤水,最后卤出来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尤其是他们家的兔腿,先卤再烤,不像市面上麻辣兔腿一样裹满了辣椒面,他们家的兔腿上只是零星地沾了几粒干辣椒和花椒。兔腿肉质吃起来非常干香,能够品出一丝丝的卤料香气,回味更是有点蒜香。可以拍着胸脯说,这个兔头,再配上一杯顺品郎,两者组合在一起,给舌尖带来了一场极致的欢愉,酸甜苦辣麻辣鲜香都蕴含在其中。
刘婆串串香
望平街80号
这家串串店铺子不算大,店招上的“刘婆串串香”几个字特别显眼。一个孃孃拴起围腰,站在一口巨大的锅面前烫签签。30℃的室外温度下,锅里的食材被滚开的锅底烫熟,升起的白烟影影绰绰,盘旋几许又散于空中,只留下一阵“咕噜咕噜”的冒泡声。
他们家门口两个巨大的筲箕里,摆满了一把把素菜,围成了一圈。荤菜都是放在店里的冰柜里,首屈一指当属牛肉。
牛肉大颗,一把将三两根牛肉签子一起赶到一口吞最畅快。牛肉经过码味,但是码的味道不算太重,能够轻易地吃出牛肉的鲜和嫩,配上干碟吃更为过瘾。在这里吃串串,有点像小时候吃过的那种手提串串的感觉,时光好像在这里按下了暂停键,朴素的食材串在朴素的竹签上,用同一口锅底煮好,味道简单纯粹而没有野心。
来这里吃饭的大多都是附近居民,久而久之,食客与老板想不熟稔都不行。点菜的、拿菜的、端菜的在中间来回穿梭。有人多拿了两串郡肝,有人去得迟了没吃到农家小香肠,有人专门提出冒火锅粉里不要放蒜……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按照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这里吃串串。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家串串的味道,那我觉得应该是复古。这个味道非常像小时候在学校门口吃过的手提串串。成都人的嘴巴确实被太多花哨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刁俏,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去找寻小时候的古早味,或许这也就是刘婆串串这么多年了,依旧固守望平街的原因吧。
花吃嘴儿麻辣烫
望平街78号院院子里
火锅、串串、麻辣烫,每一样都有它自己的独到的魅力和风味。到了望平街,一定要打卡这家花吃嘴儿麻辣烫!这家店开在望平街的居民楼小区里,环境一般般,一入老小区的巷子里, 老成都“接地气”的味道油然而生。
一口锑锅,一张圆桌,一把签签,瞬间把人带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成都。
这家店味道比较清淡,锅底没有用牛油,吃起来比较温和也比较家常。蘸碟都是自助的,可供选择的也非常多。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我的蘸碟配方:店家自制的蘸碟打底,再加蒜泥、香菜、蚝油、花生碎、黄豆面,这几种调料和店家的蘸碟伙到一起,形成了绝妙的湿干碟,用来吃麻辣烫,绝了!
牛肉和郡肝都是小小的一串,味道经过了简单的处理,从锅里煮好再配上蘸碟,就可以吃了。牛肉是检验一家麻辣烫味道好不好最基本的试金石,这家店的牛肉吃起来就是很正的牛肉味道,嚼劲儿也很合适,轻松吃个十几二十串根本不是问题,吃完也不会感到口干舌燥,巴适!
而另一个网红菜贡菜卷蟹肉棒,也非常值得尝试,蟹柳上系着一根贡菜,贡菜脆嫩的口感让软糯的蟹柳变得清脆了稍许。蟹柳能吸味道,所以吃起来略有点腻,而贡菜的存在恰到好处地缓解了油腻,绝了。
吃完了麻辣烫,最后再来碗糖渍番茄收尾,用清甜可口的番茄来缓解麻辣烫的燥热与油腻,市井的味道被夜风荡漾之后,变更更加悠远与绵长。
江哥串烧
牛王庙巷11号附2号
江哥串烧在距离望平街大约只有988米的牛王庙巷。开了二十余年的它,已经成为了牛王庙巷的一个地标。我们从望平街打出租车过去,本来想给师傅导航指路,没有想到师傅一听我们要去江哥串烧,立马说他知道,根本不需要导航。行吧,用现在的话来说,江哥串烧估计已经在成都的美食江湖里“出圈”了。
这家店的店招不太起眼,如果不是特意去的话,这家店完全可以归类于“从旁边经过都不会看一眼”的店铺。然而我们6点到,店里已经坐得七七八八了,这对于一家烧烤店来说,算是比较罕见的情况了。
所有的菜都是放在冰柜里,想吃什么自己拿,拿完之后递给店里的烧烤师傅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店里的烧烤师傅身材都比较富态,但是对我而言胖师傅的体重与它手里做出菜品的美味成正比,也许真正爱吃之人才喜欢烹饪吧。
刚坐下没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烧烤就端上了桌子。烧烤散发着一股浓重的辣油味,没有像大部分烧烤一样为了美观,端上来的时候还要撒点葱花,他们家的烧烤目测看来,调料只有辣椒面。当然这只是表象,光是靠辣椒面肯定是做不出这么好吃的烧烤的。
烤五花乍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吃起来却是无比美味,瘦肉部分嚼劲十足又不会太干,肥肉部分烤得非常之油爆爆,带着浓郁的油脂香气。虽然表面上看似有很多辣椒面,但是吃起来却一点都不辣,而且能够吃到很浓郁的孜然味,让人垂涎欲滴。
除了各种常见的食材,他们家还有一些特别的食材也可以用来烧烤,比如鲳鱼、兔腰、鸡头等等,好像在烧烤师傅的手里,没有什么是不能被烧烤的。夜幕降临,约上两三个朋友一起围坐撸串,鲜红的辣椒面和油脂的香气瞬间就能够让人的唾液腺开始工作。左手撸串,右手捧着一杯顺品郎,一边吃肉,一边想迫不及待地饮尽杯中美酒。整个朋友小聚就在酒杯碰撞声和辣得吸鼻子的声音中,达到了高潮。
成都餐馆的开张与关张速度一直是个迷,不晓得什么时候某处就新开了一家馆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另一个角落里就有一个馆子挂出了店面出租的广告。而在望平街片区开店做生意,没有一个站得稳脚跟的手艺,没有自信的胆色与魄力,大多都是做不长久的。
从接地气的街边小馆,到风情十足的异域料理;由小而美的手作咖啡店,去往包罗万象的网红打卡地,每一家店都在望平街上自由而平和地生长。望平街承包了周边居民的饮食生活,又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里,闪闪发光。
“烟火人间三千年,太平盛世看今朝”,望平街能够留住人的理由太多了,一杯咖啡,一锅串串,一只不知道从哪里突然窜出来的猫咪……每一个都是真实而又简单。而我们只需要在平静如流的岁月间,随着时间这艘船,顺流而下,不须回头。
做个预告:下一周,由顺品郎独家冠名的《好吃嘴郎牙榜》将推出新一期肥肠月榜单,让我们一起去吃耙噜噜,敬请期待哦。
美食配美酒,越嗨越抖擞!为了让更多好吃嘴们享受美食与美酒带来的双重惊喜,郎酒特推出“喝大瓶赢小瓶”活动,赶紧扫描上方二维码来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