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如何走过恢复期?业内:需要大片尽早入市│红星观察

红星新闻 2020-07-17 17:06
进入
审片团
阅读更多内容

近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的消息备受关注,影院复工,只是第一步,后续还将面临片源、上座率等问题。影院复工后,预计会经历怎样的恢复期?对影院自身来说,应该如何尽快突破困境?未来影院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带着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影院方面及相关业内专家。

〖影院声音〗

只要观众不离不弃,走出困境是迟早的事

影院行业恢复期的长短取决于疫情的控制和上映的影片。——李波(学府影城负责人)

7月16日,学府影城负责人李波在朋友圈表示,“入伏第一天,终于等到了。”太平洋电影的微信公号则发布了一篇名为《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们终于要回来了!》的文章。

没错,影院终于可以复工了,各大影城喜出望外,但它们仍然面临上座率、片源等现实问题,李波表示,影院行业恢复期的长短取决于疫情的控制和上映的影片,如果两样都好,恢复还是挺快的,估计会在今年10月(恢复)。

对于今年总体票房的期许,李波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后期都能正常运转,再加上有分量的影片上映,乐观估计(全国)全年票房有望上100亿(记者注: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至于未来影院该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李波表示:“影院是重资产投入,估计很多投资人,会加强对项目的评估,不能盲目追求高品质,而去做大量的融资贷款,尽可能减少风险。”

7月16日,得到复工通知后,温江澄园国际影城进行消毒

解除30%的上座率上限后,市场才会真正全面恢复。——柏翮(成都和平电影院经理)

成都和平电影院经理柏翮提到,从档期分析,虽然暑期档还有一个月,但实际上今年的暑期档是不存在的,因为按照相关要求,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其实,隔行隔座售票,真实上座率只有25%。因此,受30%上座率上限的影响,《唐人街探案3》等重点影片不会急于选择现在的档期,在没有重点影片注入市场前,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恢复期。”柏翮表示,下一个重点观察的时间节点应该是国庆档,“我们要通过国庆档的定档影片才能分析出片方对市场的判断,然后通过国庆档票房情况再判断下一步的走势。解除30%的上座率上限后,市场才会真正全面恢复。”

柏翮分析,比如正常时期一个厅平均每天排片6场,现在每场放映结束后都要严格执行对影厅的消杀程序,因此每个厅的排片会缩减一半到每天3场,再加上30%上座率的上限,以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的要求,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影院经营都将面临无法逾越的困境。“但换句话说,半年的停业都经历了,这点困难又算什么?我们应该感谢观众对我们的信赖和支持,感谢他们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只要观众不离不弃,我们走出困境只是迟早的事。”柏翮坦言。

被问到未来影院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影院是否应该谋求转型,柏翮回答,“对于影院而言,今年疫情这种不可抗力是谁都无法预料到的。在投资新建影院的时候,我们会对选点、定位、和投资金额进行更谨慎的评估,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乐观、盲目,其实这是好事,只会让我们行业更健康。”柏翮表示,在影院转型上面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影院就是看电影的地方,把声、画和舒适性做到极致就行了,当然疫情对影院未来的经营,也会潜移默化地有些改变,比如之前的3D眼镜都是反复使用,如果观众要用全新眼镜就得自己花钱买,我们的初步思考是,以后和平电影院和沙河电影院所有3D电影,全部免费赠送观众全新的3D眼镜,打消大家的顾虑,虽然会增加运营成本,但比起这钱就花得值。” 

〖专家分析〗

应该要有政策鼓励,有竞争力的大片尽早入市

未来影院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是经营问题,而是产业结构的问题。——尹鸿(著名影视专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著名影视专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影院复工后,电影院需要做好防疫措施,保证大家的安全,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好的电影才能恢复行业活力。

而对于影院行业的恢复,尹鸿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肯定需要一个周期,市场需要重新培育观众,观众也需要慢慢习惯。”

尹鸿表示,疫情期间,不少影院在资金方面面临着很大压力。未来影院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这不是经营问题,而是产业结构的问题。现在的影院之所以抗击打的能力不强,是因为大部分的影院和院线都非常弱小,禁不起大风大浪,从根本上说,并非影院改善经营就可以彻底解决。

尹鸿称,在疫情的催化下,一批实力不够雄厚、核心竞争力不足、对行业缺乏孤注一掷的热爱的企业可能会相继离场、被清退。而另一批拥有核心资源和影视专业激情的企业会留下来。未来影院端可能集中度更高、规模更大,大公司相对资产腾挪的空间也会更大,因此,抗风险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复苏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也需要行业内的自救和互救。——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称,电影产业和市场的复苏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也需要行业内的自救和互救。

饶曙光表示,在电影产业上游,可以发现,此次疫情中那些依然坚挺的电影企业往往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内容创意能力、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内容传播能力。事实上,内容生产能力不仅是电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电影产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电影发展的基石与根本。

电影产业下游,虽然众多院线和影院陷入停业和现金流断裂的困境,但依旧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生存途径,大多属于短期的补救性方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仍旧需要加大影院和院线的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影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影院向专业化、优质化、差异化、特色化目标迈进。因为电影市场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院线和影院作为服务型行业,应该开始分析疫情结束后的消费者心理。

饶曙光称,疫情过后,吸引观众涌入影院观影的只会集中于少数头部电影、“硬核”电影、高峰品格的电影,不大可能惠及所有电影。因此,就需要为其他数量庞大的中小制作成本电影探寻一条新的发展途径以获取生存空间,维持整个电影行业的生态平衡、生态优化。

p2576016827.jpg

《唐人街探案3》剧照

应该要有政策鼓励这些有竞争力的商业大片尽早入市。——石川(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谈起影院行业的恢复期,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坦言,“我觉得恢复期蛮长的,真正要恢复的话可能要到明年的春节档了。因为它现在并不是全部开放,有一定的限制措施。像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还需要隔座卖票,排片也不能排太满,有一个上限。市场是有限的开放,并不是全面开放,这样就会影响商业大片的入市,它们肯定也会进一步观望,等到市场完全恢复以后它们才会投放。所以一开始进入市场的是一些老的片子,像《战狼2》这些放过的影片,作为公益放映。然后就是文艺片,比如《第一次的离别》这种,勇气很可嘉,但在这种情况下票房能做到多少,就只能到时候看了。”

石川表示,从电影院自身角度来说,影院现在主要还是做好防疫,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石川称,尽快恢复电影市场活力应该要鼓励有竞争力的大片尽早入市,“这对观众有比较大的吸引力。现在隔座售票对观众来说是有影响的,会降低影院的吸引力,隔座售票,那些谈恋爱的,隔座售票就不会去了,所以会使得一部分观众的消费降低。我是觉得像今年春节延期的大片,它们肯定不会入市的,会等待更好的时机,比如像《唐人街探案3》,现在应该要有政策鼓励这些有竞争力的商业大片尽早入市。我是觉得是这样,不能说老是放一些老片子、小的文艺片,这样市场要一下子恢复是很难的。”

 

问及未来影院应该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石川回答:“我觉得还是要从经营和管理两个方面来说,现在影院盈利能力太低了,有一些企业对中小影院要进行并购,其实我觉得并购还是比较困难,因为企业买了一些小影院,买进来本身影院也是负债的,它的盈利能力太低了。还有你看现在影院经营上比较困难是成本太高了,这样的话怎么办呢?一个是提高服务,再就是从提高管理的角度来挖掘每一个影院的潜力,没有更好的办法。”

谈到对今年票房的期许,石川表示,“就看年底了,就是说国庆档基本上没戏了,现在就看贺岁档了,这个要看疫情控制的情况,你看今年最重要的大档期基本上都没有了。现在之所以7月20日复业,主要还是因为是一个大的档期暑期档,以往的暑期档是6月到8月底嘛,现在勉勉强强1个半月,从时间上来讲就是半个暑期档。”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实习生 毛渝川 图据网络

编辑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