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加强成渝合作,强化极核效应,共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先进要素洼地,加快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成都市科协副主席蔡晓军在现场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成都市科协持续以“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蓉创业,助推成都创新驱动发展。
从2016年开始,成都市科协会同成都高新区陆续引进几十个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其中,一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项目,已在成都形成产业化。
蔡晓军向记者回忆起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成都市科协曾于2016年策划举办首届中国(成都)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来自新加坡的华人宋彬带回的“机器人RV减速机”项目,获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组一等奖。获奖后,宋彬当即决定落户成都,成都高新区不仅给予现金奖励,还提供办公场所、就业补贴等优惠。宋彬还被授予省市特聘专家称号。
“与此同时,成都市科协还帮助在蓉企事业单位先后引进79位院士300多位专家在成都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一批国家级学会来蓉建立创新服务工作站,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科研机构等成果转化。”
目前,成都市科协正进行天府绿道科普项目筹备工作,拟将科学传播与绿道建设有机融合,以可参与、可进入的景观化模式和美观时尚、市民喜闻乐见的载体,让市民在享受天府绿道的休闲安逸生活体验的同时,可以从中获取权威、规范的科普知识和文化知识,寓教于乐,培育成都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提高成都市民的科学素质,培育创新驱动原动力。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祥萍 摄影记者 吕国应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