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虽然迟到了,但接下来的相关整改却不能迟到。需明确,市场生态的净化,营造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更多工作还在“3·15”之外。
7月16日晚,央视3·15晚会正式拉开帷幕。“海参养殖使用敌敌畏”“汉堡王偷工减料、滥用过期食品”“黑心毛巾”等等,这次被点名的一大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涉及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推迟了4个月,而从曝光的问题来看,无疑再次刷新了消费者的认知下限。比如买到的“黑心毛巾”,是别人穿过的袜子、内裤制作而成;吃到的海参,在养殖过程中可能“整箱放敌敌畏”;宣称“食物新鲜”的汉堡王,有的门店将临期面包更换保质期标签,再做成汉堡卖给顾客;更致命的是,开的宝骏汽车,高速上可能突然失去动力;至于手机软件窃取用户隐私等侵权问题,就更不用多说了。
↑汉堡王员工更换食品保质期。视频截图
3·15晚会成为重要的维权盛会,曝光的问题引发强烈关注的原因在于,它所涉及的违法违规情形,打破了我们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被点名的基本都是知名品牌,比如“黑心毛巾”牵涉恒源祥,还有汉堡王、万科、趣头条等。这些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的品牌,往往将顾客至上挂在嘴边,背后却“玩弄”消费者权益。如果连它们都无法守住产品底线,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孱弱可见一斑。
曝光之后,这些知名大品牌纷纷回应、道歉,3·15晚会虽然迟到了,但接下来的相关整改却不能迟到,不能缺席。而且,由于报道有一定的制作周期,加上3·15晚会延期,现在被点名后才整改,本身已是后知后觉了。这一点尤需重申,相信消费者也会持续关注,绝不能让道歉与回应仅流于形式。
央视曝光的问题,是偶发性的违规吗?并不是。事实上,不少公司基本都有各种各样的行政处罚历史,比如报道提到的趣头条虚假广告泛滥,海参养殖乱象、销售产地造假等,在网上都可看到很多相关的爆料投诉和相关报道。
这些企业敢于铤而走险,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做手脚,无非是因为,相较于风险,违法违规的收益太大。因此,哪怕是知名大品牌,也可能缺少足够的自律动力,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惜牺牲消费者权益。
对于此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生态,在敦促问题企业守法经营的同时,牵涉的部分地方的职能部门也应该及时亮剑,将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执法,渗透到日常工作中。这种强有力的监管执法,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日常的监管要足够敏锐,能及时发现问题。其二,对于问题企业和问题产品,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必须要有执法高压线,提高违法违规的代价。
3·15晚会虽然是以消费者权益为主题,但它毕竟是一种节点式的曝光,只能反映各类乱象的冰山一角,且有一定的偶然性。市场生态的净化,营造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更多工作还在“3·15”之外。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熊志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