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旅游恢复了,电影院开门还远吗?

红星新闻 2020-07-15 16:06

跨省旅游恢复的消息一出,有从业者都“激动哭了”,可见一个政策背后,关联着无数人的生计,不可不慎。

7月14日晚,文旅部正式官宣,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经当地省(区、市)党委同意后,可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行企业经营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这也意味着,在暂停170多天后,国内跨省团队旅游开始恢复。

有从业者用“我的手机消息都快‘炸’了”,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旅游业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最初为了最大程度防范病毒扩散,控制人员流动是执行最坚决的措施,因公出差或者必要的治病探亲需求等,都被严格限制,像旅游这样的“非刚性需求”,自然就无从谈起。

随着疫情得到整体控制,各地复工复产都已稳步推进,但社会是否真正恢复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非刚性需求”是否得到了释放。现在,文旅部初步放开国内旅游业,正说明疫情防控又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防控常态化之后,我们有可能维持更安全、更安心的生活环境。

旅游业的开放,说明相关部门已经充分考虑了安全风险,那更多被按“暂停键”的行业,是不是也该看到恢复的希望?比如备受关注的电影行业。关于电影行业何时能开放的探讨,已经进行过多轮。很多人都做过基于常识的比较,电影院的人群密度和陌生人相处时长,未必比饭店、地铁、高铁等更危险,为什么这些领域都能恢复正常,而电影院就只能持续关门?

当时大家能想到的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只能是影视业属于“非刚需”。衣食住行人们离不开,冒一点安全风险是不得已,可为了看场电影而制造隐患,好像不值得。这种说法并非全无道理,可如果仔细推敲,也有可疑惑的地方。因为对消费者来说,旅游、影视这些行业是“非刚需”,可是对于从业者来说,那就是“刚需”。行业不开放,从业者就没有收入,成千上万的人衣食住行可能就难以保障。

探讨一个行业的开放与否,需要科学思维,理性地去论证安全风险,把决策建立在论证基础上,才更有说服力。跨省旅游恢复的消息一出,有从业者都“激动哭了”,可见一个政策背后,关联着无数人的生计,不可不慎。重视安全是必要的,但在安全已经得到很大程度保障的情形下,就要多考量受影响行业的从业者生计,这也是更广泛层面上的安全。

现在旅游行业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影视等其他受影响还处于停滞状态的行业,是不是也要跟上呢?当然,我们并非提倡“跟风”决策,而是希望公共问题的决策,能多一些科学讨论空间。影视业不管是开放还是不开放,符合什么条件可以开放,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标准。在疫情可能还要常态化存在的现实下,决策的理性和可预测,也能给社会更多的安全感。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