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滴滴公众评议会第十三期上线,发起“网约车10大不文明行为”的投票和讨论,此举将敦促平台有针对性的优化平台规则和治理方向,同时也向公众征集如何推动网约车文明建设的建议,这也引起了司机和乘客的一些网络讨论。
去年收到1200多万次不文明行为投诉 醉酒引发车内冲突占比最高
几天前,网约车司机因不会说普通话被酒后乘客殴打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53岁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因不会说普通话,被一位醉酒乘客殷先生辱骂、殴打近10分钟,期间张师傅曾试图解释但均被怼回,在张师傅称拒绝载其后,两人矛盾升级,发生肢体冲突,张师傅被殷先生殴打后报警。
随后滴滴网约车CEO付强发微博称:“看完非常气愤和心酸,心疼这位老人家,虽然不是滴滴平台上的司机,但每一位网约车服务者都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网约车司机师傅大都是勤恳、善良的人,他们会遇到许多乘客,绝大多数乘客也都是善良、可爱的人。希望大家对这个行业里的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多一点理解与包容。”
此事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并引发网友众怒。据当地公安调查发现,乘客殷先生是酒后乘车,涉嫌故意伤害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人民日报微博就此事发表人民微评“谁都没资格嘲笑劳动者。该!打骂一名父辈年龄的长辈,目无尊长,缺乏伦理之道;嘲弄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者,实无资格,缺少敬畏之心。每个自力更生者都应该获得尊重,每一种不法行为都应被制止。一个人可以不伟大,但绝不可以猥琐。”
网约车发展到今天,司乘文明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规避的话题。滴滴客服每年收到的司乘不文明行为投诉一千多万次,不文明行文引发大量司乘纠纷和严重车内暴力冲突,其中19%的车内暴力事件由醉酒引起,占比最高。吸烟、大力关车门等占14%,因乘客不顾交规强行要求超员乘车占9%,污损车辆且不认可洗车费的占9%
滴滴多项举措降低车内冲突 发布网约车文明乘车指南
家住成都磨子桥的滴滴司机李先生表示,“到达订单起点后经常要苦等乘客,有的乘客不考虑汽车等待时浪费多少燃油、排放多少废汽,而且很多地方有车停靠就会造成交通拥堵,因此经常会打手机再反复沟通,容易引发一些矛盾。他建议平台和乘客都能理性考虑这些因素,让司机少一些等待。”也有网友表示:“我上快车后都会说声您好,但是有些快车司机却不理我,应加强司机服务水平和意识。”
在网约车文明出行建设上2019年滴滴发布《滴滴网约车文明乘车指南》,希望构建更加和谐的司乘文明生态,营造安全、文明的网约车出行环境。其中90.2%的反馈者表示支持发布指南,而“希望乘客不迟到”和“提升司机服务意识”是高频反馈内容。
此外滴滴还推出全程录音功能,在各项安全措施综合作用下,网约车车内冲突率较整改前下降了48%,也就是日均百万订单中冲突率从52.2单下降为27.1单。从数据上看,全程录音功能的推出,对于司乘双方潜在的不文明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此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也指出,无论是网约车、出租车还是顺风车安全事件,“视频报警”、“一键报警”等功能需要再加强,而强化信息透明和安全警示,有益于减少风险隐患,也可以起到约束司机和乘客的作用。
人民网舆情统计则分析称,2019年以来,媒体关于“网约车平台整改”的报道总量已超过2.7万篇次;舆论之所以对出租车、网约车产生的意外事件反响不一,主要源于公众对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红星新闻记者 庞健 胡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