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例!11小时“马拉松”手术救治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 母女平安

红星新闻 2020-07-16 18:54

7月16日下午4点多,29岁的贾女士(化名)终于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普通病房,第一次与刚刚出生7天的女儿希希(化名)见面。此前的7月9日,希希经紧急剖宫产出生时,贾女士还挣扎在生死线上。

9日凌晨,怀孕36周的贾女士突发胸痛送医,确诊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左心衰。孕妇和胎儿均命悬一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妇产儿童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产科、妇科、麻醉科、手术室、心脏大血管外科、ICU、新生儿科多学科合作,历时11小时手术接力,帮助贾女士顺利产下一名健康女婴,并“拆除”了随时可能导致死亡的主动脉夹层这颗“不定时炸弹”。

这也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华西第二医院/妇产儿童医院成功救治的省内首例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

002.jpg

↑希希顺利出生

〖病情凶险〗

孕36周突发胸背痛 遭遇危险心血管疾病

“‘A型主动脉夹层’是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一旦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7月9日凌晨,贾女士因突发剧烈胸痛被家人紧急从眉山当地医院,转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儿童医院。此时,她怀孕36周。

“最开始她突然喊背痛、牙齿痛,心跳得很快。”贾女士的丈夫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因为是孕晚期,怀疑是孕期不适,家人陪贾女士在当地医院检查。

当潘先生陪妻子到产检医院,贾女士心跳加快、喘不过气来,疼痛无法缓解,经检查,高度怀疑是主动脉夹层。于是,赶紧转往上级医院。

9日凌晨,几经周折,贾女士被转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妇产儿童医院,经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紧急会诊后确诊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危重。

  • 主动脉是人体内最粗的一根动脉,从心脏发出后,直接承受心脏搏出的巨大血流冲击和动脉压力。主动脉血管主要由3层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正常情况下是3层结构紧密贴合。

  • “A型主动脉夹层”是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血管内膜局部撕裂,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形成夹层。一旦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可以说是颗“不定时炸弹”。

“(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48小时内,患者的死亡率高达到70%,且随着时间推迟,死亡率继续增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肖正华教授解释说,加上患者是一名孕妇,死亡风险大大增加,而且是两条生命。

〖剖宫手术〗

大出血风险下精准麻醉 孩子安全出生 

“要尽量减少手术对孩子的影响,麻醉药物使用非常精准。而且要避免术中血压波动导致夹层破裂。”

随即,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开始了。

接到华西第二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医教部和总值班的会诊请求后,华西医院医务部和总值班紧急协调,立即开通绿色通道。9日凌晨,患者从华西第二医院/妇产儿童医院经华西医院急诊科收入心脏大血管外科,“我们第一时间组织多学科会诊,讨论及制定手术方案。”心脏大血管外科蒙炜教授说。

经与华西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姚强教授、妇科李征宇教授、华西医院麻醉科曾俊和陈果教授共同讨论,因孕期已达到36周,可以足月生产,手术方案确定为:先最快速度进行剖宫产,再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Bentall+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

↑凌晨的手术室,依然忙碌

9日下午6点,贾女士被推进了手术室。此时,产科、妇科、麻醉科、手术室、心脏大血管外科、ICU、儿科的医护人员已经严阵以待。

首先,需要剖宫产取出孩子,并严格止血以避免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全身肝素化和深体温带来的大出血风险,用时约3小时。“因为是孕妇,要尽量减少手术对孩子的影响,所以麻醉药物的使用是非常精准的。而且要避免术中血压波动导致夹层破裂。”陈果教授说。

几乎是在最短时间内,孩子安全出生。“是个女儿,5斤多。”肖正华教授说,当时,他还对着孩子说:“要争气啊,希望你妈妈也顺利。”

〖最大挑战〗

更换血管长达30多厘米 每一针严密缝合

“这是心血管外科,甚至是外科手术中最大的手术,死亡率也是最高的。”

9日晚上11点,最大的挑战开始了。

根据手术方案,患者的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弓部全部需要更换为人工血管,并重建主动脉弓部通往脑部及上肢的3根重要血管。

“这是心血管外科,甚至是外科手术中最大的手术,死亡率也是最高的。”蒙炜教授解释说,“要置换主动脉弓部病变血管,必须在温度降至24℃的‘深低温停循环’状态下进行。此时心跳停跳,代谢减慢,全身血液停止流动,可能因为缺血、缺氧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甚至变成植物人状态,这对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极高。再加上患者刚刚剖宫产,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都会大大增加手术风险。”

当医生打开患者胸腔后,发现大量暗红色血性心包积液,整个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弓部血管都已经撕裂,且负责心脏供血的左、右冠脉开口均受累及。患者术前出现了明显的心衰症状,术中心脏彩超提示多个瓣膜返流。“如果说当晚不手术,患者可能就没有了。”肖正华教授说。

↑凌晨5点,手术仍在持续

手术中,需要更换的血管长到30多厘米,每一针都需要严密缝合,特别是对于夹层急性期病变血管的重建。心脏大血管外科的蒙炜、肖正华和秦超毅三位医生共同努力,整个手术时间长达8个小时,从9日晚11点左右,手术一直持续到10日凌晨近7点。

〖“醒得最快”〗

术后恢复良好 7天后一家三口团聚

“所有病变血管都置换了,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万幸的是,术后2小时,贾女士顺利苏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通宵手术后还在上门诊的肖正华教授接到了同事通知,“这是我做过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醒得最快的。”肖正华说。

003.png

↑手术后,主刀医生发朋友圈感慨

贾女士经过心外ICU医护团队4天的严密照护,于7月14日顺利转回普通病房。“现在情况看起来很好,并且所有病变血管都置换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大幅度提高,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肖正华教授说。

为什么贾女士会突发急性主动脉夹层?蒙炜教授解释说,急性主动脉夹层隐藏性高,不易觉察,发病前也没有明显征兆。病因较为复杂,多与高血压病史有关,妊娠期高血压也是突发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因素。主动脉夹层是妊娠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也可能与自身心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病、家庭遗传史相关。

001.jpg

↑在两家医院的协调下,贾女士一家三口第一次团聚

“我们科室每年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手术近400例,并且每年大概以20%的速度增长,病人呈现年轻化趋势。”肖正华教授介绍说,2019年,科室也接诊了2名孕产妇突发B型主动脉夹层。在紧急剖宫产后,及时进行介入支架治疗,而孕产妇合并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例救治尚属首例。

7月16日下午,贾女士的女儿希希在华西第二医院/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观察后,身体状况良好,可以出院。考虑到新妈妈还没见到女儿,经两家医院医护人员的协调,让贾女士一家三口,在病房里团聚了。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沈佳妍 受访者供图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