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有味道的推送!网红螺蛳粉火速“出圈”调查报告

央视财经 2020-07-15 08:15

螺蛳粉出口量达去年8倍 街头小吃销海外

近期,某汽车企业推出螺蛳粉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有网友称“车企也开始卖螺蛳粉了”。新冠疫情以来,螺蛳粉销量大涨甚至一度脱销,螺蛳粉产业规模随之快速扩大。

走在柳州的街头,随处可见螺蛳粉店,据称整个柳州有近千家螺蛳粉店,不论早晚,吃一碗螺蛳粉是当地人最习惯的日常。

柳州秋香螺蛳粉创始人 吴汉梅:像我现在所在的这个西江店,一个月现在能做到 20多万(元)的营业额,全靠卖螺蛳粉,才能够在城市立足,很感谢螺蛳粉。

吴汉梅做了22年的螺蛳粉生意,如今已经在全国开了40多家店,柳州市内就有20多家。对于螺蛳粉的火爆,她认为是其中酸笋和螺蛳汤混合的独特味道,引起了一些争议,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

近年来,袋装螺蛳粉的兴起,开始让这种街头小吃走上了规模化的生产线。

柳州市螺蛳粉协会会长 倪銚阳:2015年我们形成协会的时候 (螺蛳粉)年产值在5亿(元),2016年16亿,2017年30亿,2018年45亿,2019年全产业链已经突出了135亿,其中预包装(螺蛳粉)62.5亿,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的时候,螺蛳粉成为了网红的爆发点。我们预计2020年螺蛳粉达到双百亿的全产业链(规模)。

所谓双百亿,是指袋装螺蛳粉产值和原材料等附属产业产值双双超过100亿元,这是当地计划在2022年完成的目标,而根据柳州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袋装螺蛳粉产值突破6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9.8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将达90亿元,双百亿的计划将提前完成。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螺蛳粉正在走出国门,销往海外。

柳州海关监管三科主任科员 黄靖兰:今年上半年柳州螺蛳粉,经我们海关检验合格出口的批次有28批,大概有750万(元)人民币,是去年我们出口总额的8倍。出口的国家也不再局限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新增的像新西兰、新加坡这些国家。 (总台央视记者 夏美子 刘卫勇 广西台 满熠)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3天卖500万包 螺蛳粉花式营销火“出圈”

短短几年,螺蛳粉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国内火到了国外,除了特殊的味道之外,更重要的是网络营销的加持。如今,越来越多企业看中螺蛳粉的火热,跨界联名款层出不穷。

一家螺蛳粉企业去年10月开始跟网红李子柒合作。去年8月,李子柒的团队来谈合作时,能卖多少货,双方心里都没底。而如今,不断加单的现状让他将工人扩招了一倍,生产线的2/3都用来生产李子柒的产品,而他们自己品牌的螺蛳粉销量也连带上涨。

广西中柳食品科技公司总经理 韦杨年:疫情期间我们每天给她15万包,现在她每天要30万到35万包。

螺蛳粉市场火热,关于螺蛳粉的跨界联名不断出现,韦杨年告诉记者,一种联名款螺蛳粉3天卖出了500万包。

天猫方便速食行业负责人 黄一迪:在今年的天猫“6·18”中螺蛳粉品类较去年的成交,翻了三倍,新锐的品牌李子柒,今年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跨界为螺蛳粉带来更多话题,对企业来说,充分利用新媒体营销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俸静洁所在的企业线上销售占比七成,除了请头部主播带货、定期发布短视频等,他们甚至还为螺蛳粉拍了连续剧。

柳州市得华食品公司负责人 俸静洁:这样的营销方式我觉得是已经摒弃了以前传统的,比如说平面广告之类的,用这种形式,我觉得很容易走近年轻人,很贴近他们的生活。

天猫方便速食行业负责人 黄一迪:从疫情到现在,螺蛳粉仍然是各大主播竞相选择的一个爆款。只要有螺蛳粉的直播时段,转化率跟观看量都是高峰。从自播这一块来看,商家们也有了很强的自运营的意识,纷纷开设了自己的自播间。目前螺蛳粉品牌的自播开播率已经超过了60%。(总台央视记者 夏美子 刘卫勇)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螺蛳粉市场火爆 工厂通宵加班忙扩产

小小螺蛳粉,产值即将超过100亿元,这种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街边小吃,正火遍大江南北,甚至走出国门。

虽然目前已经过了3月产能最紧张的时候,但柳州市很多企业仍然24小时加班生产。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称,因为一直被催发货,他们从2月3日复工以来一直十分忙碌,产品下了生产线,用不了多久就得发走。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方便火锅、泡面、螺蛳粉等速食产品的销量十分可观,螺蛳粉更是一度卖到脱销,下单后45天才能收到货,一些知名网店销量达到100万单以上。

在社交媒体上,“螺蛳粉还不发货”“呼唤螺蛳粉自由”等成为热门话题,几度登上热搜,阅读量达到3.6亿。对此,螺蛳粉企业负责人刘清石表示完全没想到。

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清石:当时唯一的措施就是,增加了第三个班,意味着整个厂是24小时在生产了。在平时我们只生产16个小时,当时接的订单,都是至少要45天以后才发货的。当时可以讲账号里面,客户自己打钱进来的,也没有通过公司,打完钱才告诉,我们的销售对接人员要订什么货。

刘清石告诉记者,企业产能跟不上快速爆发的消费热情,那段时间工人没到位、食材没跟上、订单量暴增,政府部门帮企业“跑货”,对接上游酸笋、豆角等供应商。而经此一役,现在各家螺蛳粉企业产能都有扩张,刘清石的厂区刚投产一年多,现在准备继续扩建。

广西螺状元食品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 刘清石:这个厂区我们现在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0万包,会扩建的。我们目标是明年日产,明年年底能不能达到100万包,建新厂房来不及的话,还是会以租的形式去扩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 贾建功: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大家宅在家的时候,螺蛳粉就相当紧缺。所以我们加大了产能,最高峰的时候日产300万包,现在稳定在250万包,这样一个产量,根据我们上半年初步统计,我们现在已经达到49.8亿(元)这样的产业规模。(总台央视记者 夏美子 刘卫勇)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原料缺货包装箱告急 螺蛳粉带火产业链

螺蛳粉销量大涨,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缺,而眼下正是竹笋的丰产季。

种植户黄继华天一亮就在竹林里等着砍笋,今年螺蛳粉火了,配料里的酸笋跟着供不应求,价格应声上涨。他告诉记者,由于酸笋需要一段时间腌制,之前螺蛳粉供应紧张,很大程度因为酸笋产量不足。

柳州市笋鲜种养合作社社长 黄继华:今年的价格很好,已经涨了2.2元了,比往年都高出几毛钱了,去年这个时候是1.7元。每亩有四五千元,(农户年均收入)平均都上七八万元吧 。

总台央视记者从柳州市商务局了解到,螺蛳粉产业兴起之前,竹笋往往几角钱一斤都卖不掉,而如今价格涨了10倍仍供不应求。除了酸笋,原料中的螺蛳、豆角等都很紧俏。以螺蛳为例,以往主要依靠野生捕捞和外省供应,2018年起,他们才开始螺蛳的规模化养殖,目前他们正在扩大养殖规模。

广西柳州千亩稻螺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负责人 贺庆操:现在的话,我们成品螺这一块,还有五六元一斤。但是好的时候的话我们有七八元一斤的价格,所以说这个价格还是蛮好的,螺蛳养殖市场前景大,风险相对来说小。

除了带动上游原料供应外,螺蛳粉周边相关产业也被带火,眼前的这家印刷厂七八成的订单来自螺蛳粉的外包装,负责人称3月以来,他们全员取消午间休息,截至目前仍是连轴转。

柳州市盛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谭小科:这几家大(企业) 基本上天天打电话,天天追货,有的甚至来我们这边坐着,等着要货。天天来这里追,电话打爆,他们就是要我们快,一定要快,他们自己没有库存了。因为我们包装跟不上。

(总台央视记者 夏美子 刘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