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像考上博士的“陪考妈妈”那样,把生活调到“HARD模式”有何不可

红星新闻 2020-07-09 16:31

周亚松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种能力,与年龄无关。我们肯定她,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普通人做不到的事,而是因为她做了普通人努力就可以做到,但很多人却没有做到的事。

还记得那位陪女儿考研,自己却先考取的“陪考妈妈”周亚松吗?近日,被称为“最励志母亲”的周亚松再次引起关注,硕士毕业后,通过一年的努力,她收到了韩国秋溪艺术大学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终于实现了心愿——攻读声乐专业博士。

1594280337267326.jpg

周亚松在2019年在华师毕业典礼上 图据长江日报

从考研到考博,周亚松这退休后的生活,可以说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与大多数人想象中安逸闲适的退休生活不同,周亚松选择了一个全新的人生目标,并全力以赴为之努力,难怪网友们纷纷点赞:“好励志!”“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周亚松因为陪女儿考研而被舆论关注,但“陪考妈妈”这个标签,却很容易引起误读,似乎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实际上,周亚松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不在于对女儿的付出,而在于作为一名退休后的普通女性,仍然有自己的梦想,仍然敢于追逐自己的梦想,仍然拥有逼迫自己奋进的力量。这一点并不容易。

最近有一档综艺非常火,叫做《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少女感”审美当道的娱乐圈,以30位30+的女艺人为主角的综艺节目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节目中的“姐姐”们,虽然保养得宜,各有所长,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职业成就,但仍然感觉工作机会越来越少,有着强烈的职业危机感。

明星尚且如此,对于普通人来说,年龄增长带来的压力就更大了,仿佛每增长一岁,机会的大门就关闭一扇。诗人西川在《一个人老了》中写道:“他有了足够的经验评判善恶/但是机会在减少,像沙子/滑下宽大的指缝,而门在闭合。”对于女性来说,压力尤其明显。诗人伊蕾将女性年龄称为“一个万劫不复的数字”,道尽了其中痛楚。

但是,人生固然受到种种外力的制约,机会却都要靠自己争取。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就是争取的第一步。在一般人的想象中,中老年妇女应该是面目慈祥的、相夫教子的、热衷于家长里短的,但是,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周亚松却大胆地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声乐,并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热情。从考研到考博,她的动力从来都不是对学历的崇拜,而是源于对声乐的热爱,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更重要的是享受学习的过程”。这种对学习的热情,恐怕在年轻人身上也很少见到。

当然,到了这个年龄再要学习一门新的专业,确实困难重重。但周亚松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种能力,与年龄无关。不光要学习声乐,她还大胆地走出国门去留学,为此,她必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此外,为了申请韩国的大学博士,她还必须递交四种不同语言的美声作品集供学校审理。可以说,在本来可以“安享晚年”的年龄,周亚松却将自己的生活调到了HARD(困难)模式,不停地向自己发起挑战。“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闪亮”,这何尝不是一种乘风破浪?

网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周亚松的成功源于她“有钱又有闲”。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很难看出周亚松的家庭条件有多好;而退休之后的闲暇,也只是普通人能享有的生活而已。她的考研考博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肯定她,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普通人做不到的事,而是因为她做了普通人努力就可以做到,但很多人却没有做到的事。

人的一生有很多种可能,有人终其一生都躲在自己的小天地,不敢踏出一步,也有人一辈子都在不断地乘风破浪。毫无疑问,后一种人生更值得羡慕。对于这些勇敢的挑战者,这句祝福或许恰如其分:“但愿你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