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刊登论文称新冠病毒可母婴传播?专家:孤证难立,需更多样本研究证实

红星新闻 2020-07-22 19:31

7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名为《经胎盘传播的新冠病毒感染》研究论文,研究机构为巴黎萨克雷大学医院。该论文呈现了一起个案相关证据,指出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母亲或许可以通过胎盘,把病毒传染给婴儿。

实际上,关于新冠病毒能否经过母婴垂直传播的科学讨论一直存在。2020年3月2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JAMA)在线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针对患有新冠肺炎母亲所生婴儿的抗体情况进行呈现和探讨。其中一篇论文指出,确诊新冠肺炎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两小时抗体水平升高,其中IgM抗体(一种抗体的名称)水平升高,说明该新生儿在子宫内受到感染。

256989814909567126.jpg

7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赵扬玉曾表示,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可以导致母胎垂直传播。并且,如果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总体治疗原则还是以母亲为优先,常规治疗方法和手段对胎儿相对安全。

7月22日,安徽医科大微生物学教研室博士瞿明胜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呼吸道病毒,而呼吸道病毒一般不会引起病毒血症,也几乎不会通过血液传播,“文章能在Nature(《自然-通讯》)发表,说明还是严谨并且经过同行审议的,但是这篇论文所说的通过胎盘传染新生儿只是个案,不足以说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如果要证明这个论点,还需要更多的样本或者动物模型进行研究。”

最新个案研究:

新冠病毒或可通过胎盘传播给新生儿

7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篇名为《经胎盘传播的新冠病毒感染》研究论文。该论文研究机构为由巴黎萨克雷大学医院(Paris Saclay University Hospitals),通讯作者为巴黎萨克雷大学医院Antoine Béclère医院儿科与新生儿重症护理医学主任Daniele De Luca。

论文指出,造成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也存在其他传播途径的可能性。目前存在一些围产期传播病例的讨论,但尚不清楚这些病例究竟是通过胎盘还是宫颈,亦或是环境暴露产生的。如果能够弄清楚新冠病毒到达胎儿的途径,就能更好的防止新生儿感染,优化妊娠管理,并最终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原理。

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综合病例研究,证明新冠病毒可以经胎盘传播,并在新生儿还出现了与新冠肺炎神经系统症状相关的临床体征。

根据该论文提到的案例,3月,一名23岁妊娠35周+2天的孕妇被收治入院,入院前两天她发热至38.6℃,并伴随有剧烈咳嗽和痰多。该孕妇的血液、鼻咽和阴道拭子均通过RT-PCR检出新冠病毒的“E”和“S”两种基因。在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之前,该孕妇的各项B超检查和常规检查均正常。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医生收集了羊膜破裂前、剖宫产过程中的透明羊水,经检测新冠病毒基因均为阳性。

新生儿是一名男性,出生后便完全隔离到负压室中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于6小时后拔管。在重症监护阶段,医生曾收集他的肺泡灌洗液和血液进行RT-PCR检查,检出新冠病毒基因。此外,在出生一小时后,医生还收集了婴儿的鼻咽拭子和直肠拭子,并在他出生后的第三天和第八天进行了重复收集,RT-PCR检测也均为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生后第三天,新生儿出现了烦躁、喂养不良等神经系统症状。但其脑脊液对新冠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均显示阴性。而其出生后11天的核磁共振成像还显示,脑室周和皮层下双侧胶质增生。在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或任何其他特殊治疗后,新生儿逐渐恢复,后期随访显示其症状进一步改善。

研究人员发现,胎盘组织中的病毒载量比羊水或母体血液中的病毒载量高得多:这表明胎盘细胞中存在病毒,这与组织学检查中发现的炎症相一致。此外,新生鼻咽拭子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18天的RT-PCR曲线高于第一天(这时婴儿在负压室,处于完全隔离状态)。

论文指出,上述内容这证实了该个案是实际意义上的新生儿感染,而不是污染。这些发现表明:(1)发生了母体病毒血症,并且病毒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证明已经到达胎盘;(2)该病毒正在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这表现为极高的病毒载量,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3)新生儿病毒血症发生于胎盘感染之后。

值得关注的还有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反应,神经系统症状常见于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成人患者,神经影像学会提示为白质损伤,这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血管炎症所导致。在另一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身上也出现了早期神经系统表现,不过这名新生儿的垂直传播情况尚未完全弄清楚。

既往研究:

在新生儿体内发现了无法通过胎盘屏障的IgM抗体

2020年3月26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针对患有新冠肺炎母亲所生婴儿的抗体情况进行呈现和探讨,这两篇研究论文的研究机构均包含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此外还分别包含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检验医学科、解放军中央指挥部总医院妇产科和陆军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其中一篇论文指出,确诊新冠肺炎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两小时抗体水平升高,其中IgM抗体水平升高,说明该新生儿在子宫内受到感染,因为IgM抗体分子量较大,通常不会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记者注:这意味着新生儿体内的IgM抗体可能为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

另一篇论文则强调,虽然不能排除分娩时的感染,但IgM抗体通常在感染后3~7天才出现,而新生儿出生后2小时抽取的血样中IgM抗体就已经升高明显了。而实验室结果还显示有炎症和肝脏损伤,这也间接支持了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不过,上述两篇文章均表示,自己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其中一篇文章仅使用了单个病例。

专家:

胎盘传染新生儿只是个案,不足以说明新冠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7月22日,安徽医科大微生物学教研室博士瞿明胜告诉红星新闻,胎盘本身就是一道屏障,除了输送氧气和养分,还可以隔绝母体的病原体感染胎儿,也可以阻断抗体和血液中的复杂成分传递到胎儿。只有IgG这种分子量较小的抗体和一些非常特殊的病毒才能穿过胎盘屏障,最典型的就是HIV病毒,而这种病毒也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

瞿明胜认为,新冠病毒目前被认为是呼吸道病毒,而呼吸道病毒一般不会引起病毒血症,也几乎不会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应该也不会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文章能在Nature发表,说明还是严谨并且经过同行审议的,但是这篇论文所说的通过胎盘传染新生儿只是个案,不足以说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如果要证明这个论点,还需要更多的样本或者动物模型进行研究。”

7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赵扬玉曾表示,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可以导致母胎垂直传播。并且,如果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总体治疗原则还是以母亲为优先,常规治疗方法和手段对胎儿相对安全。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严雨程 北京报道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