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上午11点,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全会提出,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加快推进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那么,四川携手重庆,在构建重大开放平台、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将有哪些具体措施和工作举措?
对此,四川省商务厅厅长刘欣表示,去年,川渝两地进出口之和达到1.4万亿,商务部口径换算直接投资近60亿美元,仅次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内陆地区最大的开放型经济体量。
同时,作为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推进“引领性工程”,在全国首创了协同改革先行区。首批8个先行区加快建设,10余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55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42项省级权限实现下放;3年来,累计新设企业10.6万家,注册资本1.2万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0个,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1000家。
刘欣表示,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贡献了四川省1/3的外商投资企业,1/10的进出口和1/20的新增市场主体,主要经济指标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前列。
此次全会作出了“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刘欣表示,下一步,四川将在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
首先,将共同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将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打造双城经济圈战略性支撑性平台;将积极整合川渝两地市场要素资源,协同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将深化会展平台协作,共同打造两地提出的“国际会展之都”“国际会展名城”。还将共同发挥好两地领事馆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缔结经贸合作关系、推动经贸合作等领域协同联动,共同争取重大外经贸促进活动落地川渝,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
第二,将共同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包括将加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合作,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相互支持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分类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科技等领域开放,积极争取国家赋能放权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
第三,将共同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开放环境综合评定。引导开放领域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和市场化配置,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