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7月23日晚,红星新闻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此次探火任务中,有3人系四川人,除了一人来自乐山外,其余两名都来自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分别是负责实时—遥测数据处理工作的43岁的高东群和负责系统工程师团队任务组织计划协调工作的34岁的的辜振文。
巧合的是,高东群和辜振文还是校友,都曾就读于仁寿一中。在与红星新闻记者对话时,两人都表示都很想念家乡。
“我好久都没有吃到仁寿的斗鸡菇(鸡枞)和黑龙滩花鲢鱼头了。”辜振文说。
发射场“移动的遥测大纲”
她说:我专门把家乡豆瓣酱带到这边来了
高东群
43岁的高东群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数据处理系统工程师,在此次探火任务中负责实时—遥测数据处理工作。
认识高东群的人,都熟识她脸上浅浅的笑容。无论是在机房还是在办公室,她脸上都有对工作藏不住的热爱。
这些年,多个系统岗位的摔打历练和坚守付出,让高东群成为遥测数据处理名副其实的专家。每当遇到遥测数据方面的问题,她总是迅速又清楚地给出答案,单位的年轻同事们还给她起了“移动的遥测大纲”的美称,尊敬地称她为高姐。
7月23日晚,面对红星新闻记者,高东群的话语里有了浓浓的四川仁寿口音:“我是资格的仁寿文宫人哦,是1996年从仁寿一中毕业的。我每年都要回家乡,我还专门买了家乡的豆瓣酱到这边来。”
2000年,从重庆大学毕业后,高东群成为一名光荣的西昌航天人,先后从事过中心宜宾测量站遥测岗位、技术部数据处理岗位等多个系统工作。2014年,为了追逐“大火箭”梦想,她转战文昌发射场,走上中心机系统岗位,在全新的征途上开始新的追梦历程。
2015年,文昌发射场迎来“大火箭”合练任务,中心机软件研发工作也进入攻关阶段,软件的开发和调试工作压力巨大。高东群负责的遥测数据处理岗位,由于数据庞大、类别繁多,是工作量最大、最重的岗位。为了不耽误进度,她连续几个月宅在机房里逐个参数、逐个算法地比对处理结果,终于圆满完成了中心机遥测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并在后续的长五首飞、长七首飞中圆满完成了几千个参数的实时处理任务。
2017年底,高东群重病住院。当时,备战长五遥三任务的计划启动,室里安排新同志学习海南的中心机遥测数据处理软件,好让高东群安心治病修养。高东群始终放心不下遥测数据处理岗位的工作,在电话里耐心地给新同志解答问题,嘱咐新同志工作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身体好转后,她立马返回单位,主动请缨参加任务,她说:“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是长五还是长七,都是全新的火箭,参数种类多、处理方法复杂,遥测全帧数据的仿真处理一直是困扰数据处理人的老大难问题,软件测试大部分只能依靠兄弟单位提供的模飞文件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高东群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文昌发射场大数据量遥测全帧数据的模拟方法,历时一年多的努力,开发了实用的工具软件,极大地提高了遥测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质效,并在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遥测软件测试中派上了大用场。
发射成功后,高东群立即赶回了家。已经有半个多月没看到儿子了,她得赶快辅导一下即将进入高中、同样喜欢理科的儿子。
“多考几分是几分,希望儿子以后也能喜欢理科,喜欢上航天事业。”高东群说。
34岁的调度“大管家”
他说:这边有不少仁寿一中校友 很想念斗鸡菇
34岁的的辜振文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科技处一名工程师,在此次探火任务中负责系统工程师团队的任务组织计划协调工作。
辜振文
7月23日,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问一号”飞向太空,伴随着调度里器箭分离的消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外宣布:我国首个行星探测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此刻,在文昌发射场测试发射指挥大厅的辜振文终于放松了紧绷着的神经。
科技处担负着发射任务计划协调、组织指挥、质量跟踪、问题处置等一系列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辜振文的岗位被形象地比喻为调度员和大管家。
7月23日晚,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辜振文时,他还在忙工作,还没有回家。“好想家,要是能吃上家乡的斗鸡菇(鸡枞)汤就好了,我都好多年没有吃到了。”
对于高东群,辜振文连连点头:“认识,认识,我们这边有不少仁寿一中出来的,高姐是师姐。”
2002年,辜振文进入仁寿一中学习,期间经历过非典。今年疫情期间,他想起了校园,想起了当年在仁寿一中和老师、同学们的青葱岁月。不过,和高东群一样,他也很低调,没有主动告诉同学们这个消息。
2009年,大学毕业后,辜振文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最初他在发射场从事火箭燃料化验工作,后来调到技术部成为地面系统一名系统工程师。由于他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很快又被调往技术部科技处负责任务组织计划的协调工作。在西昌发射场50多次发射任务的历练中,辜振文在任务调度岗位上不断成长,成为岗位上数一数二的“大拿”,深受组织和科技干部信赖。
海南发射场建成后,为了备战两型火箭的首飞任务,2014年辜振文转战海南负责系统工程师团队的任务计划管理。而这一次,他原本只是打算出一次差,帮助完成工作就返回西昌,可“大火箭”腾飞的烈焰让他改变了主意,“中国航天的未来在海南、希望在海南,年轻的我们有使命和责任去追梦、去奋斗!”就这样,他离开了四川,开始了在文昌发射场追梦奋斗的征程。
全新的发射场、全新的运载火箭、全新的测发模式、全新的人员队伍,要当好发射任务的“调度员”并不容易,因为航天发射千头万绪、风险极高,事事都要处理得有条不紊,处处都得确保不出差错。辜振文说,“每天他必须在上班前把所有问题稳妥处置,确保任务各项测试顺利。下班后,还要加班加点撰写当日工作总结,梳理第二天的任务计划,安排第二天上岗的车辆人员。”带着这样的目标,他在火星探测任务启动前就已进驻到发射场。
这次任务正值疫情防控期间,除了例行的任务工作,辜振文每天还要例行收集各参试单位人员进出情况、人员健康状况、防疫措施落实情况,还要及时向参试科技干部传达疫情防控的精神,人员车辆管理的要求,以及做好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
“忙得焦头烂额,每天至少要接100个电话。不过辛苦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是对我最大的慰藉。现在我最想回家看到家人,踏踏实实睡个好觉。”辜振文高兴地说。
何玲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蒋麟
编辑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