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园城市建设
作为全球少有的“三遗之城”、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都江堰市将坚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构建形成“全域旅游+全时消费”“生活空间+生态价值”的集约发展、融合发展格局,打造以生态为本底、以山水为景观、以文化为特质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典范,努力在“西控”区域率先打通“两山”转换通道。
关于成渝经济圈建设
旅游是推动文明互鉴、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是成渝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引擎。都江堰市将以旅游业引领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协同打造中国西部精品旅游走廊,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盛夏的都江堰,绿意葱茏,花团锦簇。漫步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如同走进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红花绿树扮靓了这座城市的街道;街头拐弯处的小游园修建得别致精巧;绿道、公园里,自行车骑行的年轻人、打太极的老年人、健步走的一家三口;林盘中享受户外清新空气的游客们,都在享受着这座建设中的公园城市福利。
据了解,自2017年全面实施“西控”战略以来,都江堰市坚定以控增绿、以控促转、以控促优、以控提质,控住了粗放发展方式,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坚持“三不原则”
绿道覆盖全域 林盘纵横交错
打开都江堰地图,柏条河、蒲阳河、江安河等9条主河纵横交错穿行而过;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可以形成错落的山地体验;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的中央,依靠龙门山脉,拥有龙池-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熊猫、道、山、水、田、林盘”等特色生态文化资源,景点绿道趣味盎然……
自2017年实施“西控”战略以来,都江堰市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其中,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显著。全力构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形态,实施生态复绿48.3万平方米,空气优良天数增加69天,先后获得 “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净水百佳县第一名”。
与此同时,人文优势也得到充分彰显。都江堰市坚持不破坏原有生态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景观、不拆迁原有建筑遗迹“三不原则”,匠心打造川西音乐林盘等A级林盘8个,建成三级绿道206.3公里,七里社区成为全国重点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文韵则成为都江堰市突破圈层束缚、走向世界的新名片,相继承接国际会议、赛事14场。
一向以山水景致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正以绿道建设和公园城市建设为主要依托,探索更为绿色、开放的发展之路。
新场景新格局新机遇
农商文体旅融合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盛夏天也能在成都滑雪!”“还有专业的雪道!”6月30日,首届成都夏季熊猫冰雪节开幕。一时间,建筑面积约8.08万平方米,比9个标准足球场还大,是迪拜滑雪场的两倍有余,世界最大室内滑雪场之一的融创雪世界,成为当之无愧的“话题王”,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也点燃了成都人的冰雪激情。
成都融创雪世界、水世界点燃的,不止是游客玩家的热情,还有各路投资者的热忱。成都融创文旅城是集多元产业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旅游度假目的地,不仅填补了都江堰市多项产业空白,助推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还全面带动整个城市旅游消费供给升级。
目前,都江堰通过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公园城市全域生态骨架;2020年将加快推进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基本形成公园城市基本形态;2021年实现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阶段突破,全面形成公园城市较高辨识度。自从实施“西控”战略以来,都江堰市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已经招引落户重大项目41个、协议总投资超1500亿元,引进六类“500强”企业(项目)24家。
都江堰紧扣时代步伐,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了自我的发展。除了“三遗”资源以外,全力打造新时代的文旅资源,设立了李冰文创旅游、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青城山旅游装备3个产业功能区。在其带动下,发展动能也持续增强,坚持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以全域旅游主导三大产业功能区建设。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2017年-2019年与2012年-2016年相比,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9.67%,人均旅游消费增长201%。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次分别位居成都市第1、第2位。并且,获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荣誉。
以“人”为内核 建设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的核心是“人”。都江堰市拥有优绝天下的自然生态本底、厚泽中华的人文资源与久负盛名的风景旅游,建设公园城市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区位、生态、产业和人文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目前,都江堰市新开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17处、市政道路12条,新(改)建公共厕所134座,新建社区综合体2处。同时,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17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打造背街小巷示范街巷2条,改造老旧院落4个。今后,将进一步结合公园及绿道体系,按照国际化标准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的展示交往和国际服务能力。围绕满足市民与游客对美好生活和生态旅游的需要,以公园城市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和品质功能优化,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布局与共建共享,构建“城市级—功能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而言,“公园城市”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和构想,都江堰市正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变化,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便捷、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红星新闻记者 董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