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政府网报道,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会议指出,今年就业形势严峻,灵活就业规模大、空间大,是稳就业的重要途径。要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和区县政府责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
7月23日,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沈纯道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受到疫情影响,今年的灵活就业乃至自由职业群体数量或将进一步扩大,而为了做好推动劳动力市场就业方面的工作,需要行政部门进行精准管理,“比如对于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群体,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保障工作,比如社会保险的缴纳、工龄的计算、工作能力的评价体系等等。”
五条措施支持灵活就业
促进居民就业
根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在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五条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的措施。
一是鼓励个体经营。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纾困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支持;二是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三是对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医疗等新就业形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激励互联网平台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四是加强就业公共服务。适应企业灵活用工需要,发展零工市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薪酬、职业安全等权益,严禁拖欠劳动者工资。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五是动态发布社会需要的新职业,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增强群众灵活就业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提出了三项操作意见,分别为:“积极培育新个体,支持自主就业”“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
此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张竞强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新个体经济代表的新就业形式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亦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张竞强指出,对于新经济形式,应该采取包容,“先发展、后规范”的做法,因为现在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这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专家建议:
行政部门精准管理,为小微企业减负
7月23日,《走第三条道路——与你一起做自由职业者》作者、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沈纯道接受了红星新闻采访。沈纯道认为,针对劳动者,目前有三条路可以选择,分别是企事业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
沈纯道表示,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灵活就业乃至自由职业群体数量将进一步扩大,应该重点关注并进行精准管理,而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这两种途径也需要紧跟形势做出变化。“尤其是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应该说是实现灵活就业和保证个体生存的重要方式。”
↑毕业后专职拍汉服短视频
“我国对于企业用人实施劳动力管理制度,这要求企业要与新入职员工签订合同,并为其第一时间缴纳社保。这种规定很好的保障了劳动者权益,但是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用人成本,使得一些企业岗位不能完全释放。”沈纯道表示。
沈纯道提出建议,在今年的形势下,可以允许企业在聘用劳动者为长期工之前,先不给劳动者缴纳社保,观察一段时间再聘用;观察期内的劳动者视为临时性的非正规就业,而在观察期内,则由政府部门进行补贴,为劳动者提供最低限度的兜底保障。“这样有助于拓宽就业领域,让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谈及企业就业层面的非全日制就业,沈纯道告诉红星新闻,“不要小看小时工或者临时工, 从经济学和法律要求⻆度来看,这类人的单位时间收入完全有可能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沈纯道举例说,比如上海就对小时工制定了最低薪资标准,比⻓期工多出来的部分就 是⻛险金和社会保障金,“有的小时工可能一天不止做8小时,而是做12小时,工作周期也不是一个月22天而是更多,那他的收入就会很高。大家看待这件事的心态还需要一点变化。”
沈纯道表示,针对创业,社会也需要转变观念,“现在很多人一说创业就联想到聘用很多人 的互联网企业,其实这是不对的。其实成立一个不到五人的小微企业的创业,更有普遍意义和操作性,可以大大提高创业的整体成功率。”沈纯道建议说,由于小微企业广泛吸纳就业的特性,可以像管理个体经营户那样对其进行管理,不强制要求缴纳四金,并给予补贴和扶持政策,“先不要按企业的标准要求他们,要扶持他们吸纳就业。”
让自由职业者产生认同感
需转变社会观念,为他们提供保障
而关于自由职业,沈纯道介绍说,自由职业者此前一直未被列入正式就业管理模式里,但是有很多人其实有一技之⻓,能够为社会提供个体可以能承担的服务(例如开网店、做直播、设计顾问、家庭教育、兴趣指导和艺术创作等),“但是他们的社保问题、医保问题以 及养老问题都没有解决,所以就算他们能够做自由职业,也不会主动去选择,甚至只会把自由职业状态视作暂时性或过渡性阶段,后续还会想着去就业,那这类人就又成了失业人口的一员。”
沈纯道表示,如果能对这类人精准管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就会对自由职业有认同感,可以光荣体面的生活,从而减少失业人口数量。“虑到社会保障的统筹性,可以把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等费用用在自由职业者的保障上。社会保障是需要统筹规划的,自由职 业者对自己身份和职业的认同,可以减少一个地区迫切需要就业的人员数量规模,这对社会稳定和提升就业率大有帮助,因此社会对自由职业者多一点照顾,会是对全社会的共同贡献。”
此外,很多自由职业者的忧虑在于发展空间,沈纯道认为还需要针对进一步建设对职业能力的社会评价体系,“水平认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背书,劳动者自己也会觉得有奔头。不过,我们社会评价的⻔槛也需要降低,因为现在很多职业评价必须要单位统一报送,但是对于灵活就业者或者自由职业者来说,他们可能没有单位,就无法参与评价体系。”
“反过来看,作为个体的自由职业者有一个持续发展和提高水平的过程,等个人能力成⻓到一定水平,他们会慢慢走向组织化,转化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创业,这要比大学生的直接创业成功率高许多,进而吸纳更多就业人群。”沈纯道这样总结说。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严雨程 北京报道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