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提到,上半年一季度,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呈现了337亿美元逆差,从规模来说比较小幅,相对GDP的比例是-1.1%,在均衡合理区间范围内,分析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第二季度,由于疫情防控形势较好,政策发力,企业生产活动都加速恢复。从现在统计到的结果来看,经常账户逐步恢复顺差。
图据 央视网
王春英表示,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1、2月份出口下降17%、进口下降4%,货物贸易出现非常少见的68亿美元逆差。3月份随着复工复产,进出口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个进出口的顺差规模是有比较大的下降的。所以,这影响到一季度经常账户的差额规模,但总的看,经常账户逆差占GDP比例还是在均衡合理的范围内。
王春英称,第二个季度,由于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好,另外政策发力,力度都在不断加大效果不断显现。企业生产活动都在加速恢复常态。从现在统计到的结果来看,经常账户是逐步恢复顺差,二季度最终的经常账户编制结果还没有出来。但从货物贸易情况来看,海关数据已经公布,二季度我国出口比一季度增长30%。从进口角度来讲,受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影响,进口同比收窄了10%。二季度贸易顺差达到了1547亿美元。和一季度的情况比较可以看到,二季度顺差是有大幅度的恢复。从服务贸易来讲,因为受疫情影响,国际旅行这方面的用汇减少,带动服务贸易的逆差进一步收窄,因此二季度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是会呈现顺差的,这个顺差规模很有可能带动整个上半年的经常账户也保持顺差。
“我们公布的一季度经常账户呈现逆差,希望大家不要对小幅的逆差情况紧张。”王春英解释,在相对均衡的情况下,小幅顺差或逆差不会代表趋势性变化,这是非常正常的。研究领域用经常账户占GDP比例来判断经常账户的失衡状况,只要在正负4%或5%的区间范围内,都可以把经常账户看作是基本平衡的。
她认为,未来,经常账户还是有条件、有基础维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内的。首先,决定经常账户长期发展趋势的是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内经济结构。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条是非常完整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其次,决定经常账户差额很关键的一点是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关系,中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仍旧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些都是保持经常账户平稳运行的基础因素。最后,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较好,走在世界前列,复工复产和经济活动率先企稳,稳外贸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常账户有条件维持在合理区间。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