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dī,还是九里tí,是不是成都人,一听就听得出来。
最早的九里堤是个水利工程,据《成都县志》记载:“县西北十里,其地洼下,水势易趋,汉诸葛孔明筑堤九里捍之。宋太守刘熙古再加以重修。”如今九里长堤已不复存在,但九里堤片区却在时光的抽丝剥茧之下,不动声色地改头换面,长成了如今的模样。
1989年,西南交大校部从峨眉搬迁至成都,稳稳当当地落在了九里堤。此后的几十年间,九里堤像仿佛如同武侠小说里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侠客一样,人气越来越旺,各种大型商超和网红店纷纷在这个片区开花。以西南交大为坐标原点,群星路、交桂巷、星汉路、九里堤中路......外来的星巴克海底捞盒马鲜生们和土著的温鸭子刘明记们,一起在日与夜的循环交替中,让多少意气风发的交大学子和周围的土著居民们,在牙齿咀嚼与喉咙吞咽的过程里,悄无声息地添上些许肥膘。
夜幕降临,凯德广场门口的空地上,追风的滑板少年在《自由飞翔》的广场舞曲伴奏下,再次完成了一个“带板起跳”,闲逛的人穿着白T趿着人字拖,左手星冰乐右手大鸡排……本周,让我们跟着由顺品郎独家冠名的《好吃嘴郎牙榜》一起走进九里堤,品一品这里的美食江湖。
清汤黄牛肉
新泉路180号附53号
虽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在这家店,你可以一次性地把清汤黄牛肉汤锅和烤肉纳入肚皮。
桌子正中间摆了一口汤锅,周围还有一圈烤盘用来烤肉。点燃火边等汤开,边在周围的烤盘上刷一层食用油,然后把食材挨着汤锅边边围上一圈。等到汤开了,烤肉也就差不多可以吃了。
这家店的锅底一共有四种,虽然主打清汤,却依旧有红锅可供选择。我们点了个鸳鸯锅,其中菌汤白锅用牛骨、菌子、还有多种中药材一起大火熬煮之后再用小火慢炖。多种食材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各种美味相互碰撞出精致的味觉体验。
再说红锅,虽然是红锅但是味道也比大部分火锅串串的锅底温和了许多,清油的锅底吃起来不似牛油厚重,自然也就没有那么腻。用红锅涮黄牛肉,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用来涮锅的牛肉只有一种,只选用汉源黄牛的腰柳部位,煮熟后的牛肉肉质脆嫩纯厚,鲜香的肉汁被紧紧的锁在肉片里,沾上调料来吃味道鲜美无比。而用来烤肉的牛排,则是店家经过提前腌渍好的鲜嫩的牛肉在油脂下慢慢由红变白,再变成诱人的金黄。搭配店里提供的黑椒酱一起入口,每一口牛肉都是都是香味炸裂,让人惊呼好吃!
或许清汤黄牛肉太过的口感太过于清淡,与浓酱兼香的顺品郎一起,算不得绝妙的搭配。但请相信我,这家店的烤牛排绝对是顺品郎的“灵魂伴侣”。烤得焦香的牛排绝对值得让你斟满一盅顺品郎,一口肉一口酒,每一口都荡气回肠。
山珍跷脚牛肉养生馆
星汉路46号(锦西中学对面)
炎热的夏天,想组个养生美食局,来这家开了十多年的跷脚牛肉店保准没错。中午1点的时候,店里店外还是一片火热,几桌人随意围坐在汤锅前,边吃边摆,熟悉安逸的感觉就在自家聚餐一样。
源自乐山的跷脚牛肉到了成都这座包容万千的美食之都后,在吃法上也有了变化,从小碗变成了汤锅的形式。尽管形式变了,但跷脚牛肉的精髓仍旧保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多种山珍菌菇,让本就汤色碧清、香味绵长的跷脚牛肉汤锅变得更加鲜美可口,也更加滋补养生。
这种跷脚牛肉汤锅当然是以吃牛肉为主,强烈推出他家的烫皮牛肉,吃起来完全是另有一番风味。烫皮牛肉看着肉皮厚实,其实煮不了好久就可以吃了,因为上桌之前就已随原汤慢炖了五六个小时。
吸足了菌汤精华的牛肉让人欲罢不能,牛杂吃起夯实,牛筋也极有嚼劲。趁着肉香余味在口腔停留,再抿一口顺品郎,白酒的香气能够进一步激发出肉类的鲜甜,细细回味之下还带有丝丝甜味。那种感觉仿佛就像夏日里拂过脸庞的一阵清风,没有一点点侵略性和刺激性,有的只是无限的温柔与凉爽。
袁记串串香
星河路27号附44-49号
看到袁记串串香的店招之时,我只想唱一句“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原因无他,袁记串串香在成都开的分店也太多家了,不管是繁华的商圈,还是市井的社区,成都东南西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成都人在吃火锅和串串上,大多都爱牛油锅底。但袁记串串香端上来却是锅奶白色的汤,我差点以为自己点了口清汤锅。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家都是一次性锅底,端上清汤锅后还要朝里面加入红油和其他佐料来进行调味。
在菜品选择方面,袁记串串香的菜品足足有将近120种菜品可以选择,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丰俭由人。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虫草花牛肉。
牛肉包着虫草花一起,我还是第一次吃到。牛肉和虫草花这两种食材看起来好像根本没有“CP感”,但包裹起来下锅煮好之后,口感又是格外和谐。
牛肉入味十足,口感鲜嫩又带了丝丝嚼劲,被包裹的虫草花吸收了汤底和牛肉的味道,吃起来有点脆生,又带了一丝植物的清香味。两种奇妙的口感在嘴巴里打转转,就算辣得人满头大汗,也让人心甘情愿地再拿起第二串,继续送入嘴巴。
川江滋香老火锅
星河路89号附1号
很多九里堤好吃嘴心中愿意花时间排队等位的火锅店前几名,一定有川江滋香老火锅。在相隔不远的星河路和星科路上就开了两家,一家是总店,一家是旗舰店,店面都还蛮大的,装修有点古香古色的味道。一到晚高峰期,尤其是周末,门口总是大排长龙。
进入店内,每一桌的位置相隔算是比较远的,不过在那一口口醇正热辣的牛油红锅中,仍能感觉到氤氲在沸腾热气中的市井气和人情味,这是很成都的体验。
在锅底的选择上,川江滋香在本土主打传统牛油红锅,是比较重口的味型,但吃起来却是香味醇厚,辣而不燥。二荆条、七星椒、小米椒等与醇正牛油混合一锅,再加入桂皮、茴香、白蔻等药材慢慢熬制,光是这红艳诱人的色泽,就让人忍不住想多吸两口的香气。等到锅底煮开的一瞬间,我们已经不想再多说什么,直接上筷子涮菜!
作为火锅的标配,必点菜中怎能少了毛肚。毛肚都是该店自有的工厂每天新鲜加工送来的。比巴掌还大的鲜毛肚整整齐齐地铺陈在冰块上,看起就有食欲。在沸腾的锅中只需要涮煮8~10秒,顷刻间,微微卷起的毛肚就能充分吸收这口牛油红锅麻辣鲜香的锅底油。烫好的毛肚怎么吃怎么脆嫩爽口,汁水四溢,一片接一片,其他菜都可以暂时先缓缓。
另一道招牌菜“对牛弹琴”端上来,大家就忍不住让手机“先吃”——餐盘太有特色了,一把木质琵琶上整齐铺陈着鲜红嫩气的牛肉片。新鲜的高原牦牛肉切得很薄,每一片都没有码味,吃的就是原汁原味。烫好后的牦牛肉嫩得连舌头都想一起吞下,满口都是牛肉本身的香味,此时,抿上一口浓酱兼香的顺品郎,不矫情又畅快,白酒和牛肉的组合,给予人双倍的快乐!
吃火锅就是需要一盘又一盘的肉才够过瘾,码过味的麻辣牛肉,深红的色泽看起来就辣得不一般。经过红汤一煮,肉嫩味美,辣椒都不会煮掉,入口是满满的香气。造型特别的公主肥牛选用的是新西兰进口牛肉,经过牛油红锅的涮煮,很有韧劲,吃起来不是一般的Q弹。
而雪花肥牛则是澳洲进口牛肉,大片大片的牛肉放在盘中,雪花般清晰的纹路抓人眼球,夹起一片丢入锅中,捞起来还是一样的大小,能满足吃肉的十足欲望,质感爆棚,却更加化渣。
大彤集老火锅
洞子口福德路29号
这家火锅店虽然开业不久,但是在我今年吃过的所有火锅店中,无论是菜品、环境还是服务,都能排进前三名。
一个曾经是老供销社的四合院里摆放着老板从乡村间淘来的川西老八仙木桌,陶土烧制的筷子筒、粗粝的瓷碗、带有一点点野性的加长竹筷……没有工业网红风的影子,市井生活就在沸腾的锅底里,一点一点地被煮开,鲜活又动人。
拿到菜单的时候我甚至确认了两次,这家店不仅环境复古,价格也“古早味”。素菜两块起,荤菜八块起,菜品质量和分量并没有因为价格压低的缘故打了折扣。藕遇小鲜肉是我最爱的一道菜品,切得大约5毫米厚的藕片上裹了一层手工剁制的肉馅,下锅煮好之后,肉馅儿稳稳当当地嵌在藕片上面,并没有分离。一口咬下去,藕片脆生之余带有一丝糯感,肉馅儿吃下去满满都是肉香。一道菜吃进嘴巴里居然兼顾了两种口感,而且没有一丝丝违和感,口感和滋味都让人觉得太奇妙,让人在众多菜品里第一时间就把它记住。
至于它们家的其他菜品,比如大彤集冷锅鸭血、双椒牛肉、看家小郡肝等等,都值得一试。
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们推荐它们家的糖渍番茄。小番茄被放在碎冰上面,每一个都细心地剥了皮,被糖汁浸泡地一点酸味都没有,仔细咬下去还能品到淡淡的桂花香味。有一种吃法是把番茄吃完之后,再倒入雪碧,让雪碧把碎冰融化后喝一口浓郁的糖水,透心凉的感觉真的是不摆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盅糖渍番茄里只有七颗番茄,根本不够吃。
四合院里,散落着一张张泛着油光的脸庞,也少不了一盅盅澄澈透明的顺品郎酒液。来自不同地方的红男绿女在此处短暂地交汇,说的是嬉笑怒骂,吃的是时蔬鱼肉,饮的是美酒佳酿。笑声、吃肉声、酒杯碰撞声,声声入耳,这是属于夏日的清脆回响。
如果把成都市区按照东南西北来划分,和九里堤只有一条路之隔的茶店子被划归到西门片区,而九里堤却恰好处于西门与北门的交界处。“佛系”如九里堤,不争西门,不屑北门,一个“西北门”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楼下的苍蝇馆子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原来的味道,买个南瓜菜市老板还愿意多送两根香葱,出门步行几步就是地铁公交站,倒个拐就是商场银行,连锁网红店一家又一家地入驻,抵拢出城就是三环欢乐谷……看似平平无奇的九里堤,却能够妥帖全面地满足周围每一个居民的生活需求。丝丝缕缕、桩桩件件,九里堤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阻挡”了一波又一波想要逃离此处的人,让人想要回避,却又忍不住一次次小心翼翼地伸出试探的双手。
做个预告:下一周,由顺品郎独家冠名的《好吃嘴郎牙榜》将前往金阳路,去探访那里的小众美味,敬请期待哦。
美食配美酒,越嗨越抖擞!为了让更多好吃嘴们享受美食与美酒带来的双重惊喜,郎酒特推出“喝大瓶赢小瓶”活动,赶紧扫描上方二维码来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