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来成都创业,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红星新闻 2020-07-22 21:14

“台湾本土连锁品牌进入成都,是否会面临市场挑战?”

“台湾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来成都是否有政策支持?”

……

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两岸交流的影响,推动成都与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交流,7月22日下午,成都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台北-云林‘青创梦想’线上交流会”,三地近50名青年“创客”相聚云端,围绕两岸青年群体广泛关注的创新创业及就业主题开展互动交流。

“仙草宓”创始人隔空喊话台湾老乡:

“只要你的东西好,来成都就能成功”

 成都可芳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宓欣怡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蓉漂”,她用自己在成都的创业经历,来回答屏幕对面台湾老乡提出的问题。

2009年,宓欣怡随在南非相识的成都籍丈夫来到成都,当时,由于气候、饮食诸多不适应,让她常常一个月就要往返台湾两次。后来有朋友建议,“既然你那么想家,为何不在成都开一家家乡味的小店?”宓欣怡对家乡的记忆都停留在小时候,一碗烧仙草、一杯鲜榨果汁……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决定开一家甜品店。

创业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即便地处繁华的商业地段,宓欣怡的甜品店,一天也只能卖一两百块钱。后来,渐渐地有了熟客,加上宣传推广,甜品店的生意才慢慢好了起来,宓欣怡的台湾甜品品牌“仙草宓”,也在成都开起了连锁。“只要你的东西好,来成都就能成功。”宓欣怡笑着说,在成都,从最开始的“吃饱”到“吃好”,再到当下的“吃巧”,甜品已成为成都人的目的性消费。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宓欣怡分享了9年前的一组销售数据——2011年,成都的冰粉售价还停留在1元时代,“仙草宓”的鲜榨果汁已经卖到22元一杯。在群光广场,宓欣怡的铺子,一天能卖近2万元。

在宓欣怡看来,随着惠台“31条措施”“26条措施”及“川台70条”“蓉台54条”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措施的出台,台胞在大陆、在成都只会感到越来越方便,扎根发展也变得顺理成章。她向记者透露,借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东风,下一步,她将把品牌,打入成渝的沿线城市里。

四川六个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杰永来成都创业已有4年,目前主要做文创市集。他提到,在郫都区,公司正计划有1300平米场地、150个摊位,除美食、小吃外,市集还将包括服饰、精品百货等,希望通过丰富的购物选择,让市集真正长久地“留”下来。

“来市集创业只需一两万元的前期投入。来成都创业,现在是最好的时机。”陈杰永在现场隔空喊话台湾老乡,希望老乡将家乡的特色产业带进成都的夜市。

上半年新增台资企业43家

“在成都,永远都有人为你服务”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成都新登记注册的台资企业43家,投资总额2796.70万美元,利用台资 2438.47万美元,注册资金 2796.7万美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登记注册台资企业1441家,项目投资总额130.38亿美元,注册资本68.91亿美元。

新登记注册台资企业主要涉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其中,有10家系台湾青年来蓉设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这背后,离不开成都的政策支持。

“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背景,只要台商愿意过来,在成都,永远都有人为你服务。”亚台青(成都)海峡青年创业园董事长郭弘扬详细介绍了成都支持台湾青年来蓉创业就业的有关政策措施和创业园配套运营情况。

“成都的实际管理人口已超2000万,来成都创业,发展各行各业,都有支撑。”除了市场潜力巨大,郭弘扬表示,成都还为台商开启了政策的“绿色通道”:台湾青年来成都创业,除了享受工商注册、税务法务等便利,还将给予全方位资金支持。比如成都高新区根据创业团队综合能力、项目技术水平和市场前景等综合评分结果,按照优秀、优良、良好、合格四档,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科技型创业企业,还将给予最高100万元的项目资助等。

此外,对于住房问题,成都高新区还制定了“菁蓉公寓”住房支持,即对于台湾青年创业企业中无固定居所的台湾籍员工,提供3年的人才公寓住房支持,租金第一年免费,第二至三年减半。

据悉,亚台青(成都)海峡青年创业园作为对台湾高科技企业、金融创新服务业及青年创新创业窗口,规划建有高科技产业园、生物资料平台中心、海峡影视文创基地等板块,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增加对两岸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台湾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创业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彭祥萍 摄影报道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