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海上成功首飞,解密背后通信导航系统

红星新闻 2020-07-27 17:25

2020年7月26日上午10点18分,AG600飞机在青岛成功实现海上首飞。这是继2017年12月24日成功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成功实现水上首飞之后,AG600飞机迎来的又一高光时刻。

AG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对于具有海上救援等功能的AG600飞机来说,实现海上首飞,初步验证飞机适海性,探索海上试飞技术和试飞方法,为后续开展海上科研试飞,测试飞机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结构与系统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础。

红星新闻记者获悉,在AG600飞机的背后,位于成都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电科航电)牵头相关单位承担了AG600通信导航系统的研制。由电科航电承研的AG600通信导航系统,相当于飞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 

“电科航电造”通信导航系统

助力我国大飞机事业

image.png 

图片来源:航空工业

AG600又叫鲲龙600,与运-20、C919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在研的最大的一款水陆两栖飞机。

该飞机的研制响应国家关于研制先进的航空特种装备、创新应急救援体系的要求,满足当前我国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技术体系,为水陆两栖飞机的大型化、系列化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AG600飞机按照CCAR-25-R4标准申请型号合格证(TC),并按相关适航规章进行研制。

位于成都的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电科航电)牵头相关单位承担了AG600通信导航系统的研制。由电科航电承研的AG600通信导航系统,相当于飞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

其中,“眼睛”是指飞机导航系统,为飞机提供位置和导航信息,主要包括GPS定位和导航,无线电台站测距(DME)、无线电台站侧向(VOR)、机载定向仪测向(ADF)和仪表着陆(ILS/MB)等。“耳朵”和“嘴巴”是指飞机的通信系统,主要实现飞机与地面台之间、飞机与飞机之间的甚高频语音通信,飞机与地面塔台之间高频语音通信,飞机内部不同站位之间的话音通信等。

945天全方位保障

核心设备自主研发

红星新闻记者从电科航电获悉,AG600飞机通信导航系统是首个国内主导设计研发的大型民用飞机通信导航系统。电科航电负责系统设计和集成研制,并联合国内供应商研制系统级核心航电设备,而外围产品则采购成熟的货架产品。这种模式既保证了电科航电在核心设备研制和系统集成的主导性,也能充分利用成熟货架产品的优势。

通过坚持正向研发流程,电科航电大大提高了民用适航产品的研制能力,突破了民机适航取证和质量管理流程,同时建立起一支满足民机航空电子系统与设备研发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

从2017年12月24日陆上首飞,到2018年10月20日水上首飞,再到2020年7月26日海上首飞,整整945个日夜,电科航电的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外场试验和试飞工程团队从工程技术、质量适航、综合管理、安全保密等方位对AG600飞机进行了全过程的外场组织与保障,确保了鲲龙成功“出海”。

红星新闻记者 许媛 杨佩雯

编辑 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