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乡镇(街道)114个、新增社区养老院19个、15.1万重点服务对象全覆盖监护跟踪服务……民政工作关乎民生,你有注意到身边的这些变化吗?
红星新闻记者从7月1日召开的2020年成都市民政工作会议暨民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9年,成都推进了67个嵌入式养老示范点建设,新增社区养老院19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4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26个,资助1万户困难老年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7%、65%。
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成都市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实施封闭管理,取消了2月2日加班办理结婚登记的安排,暂停全市殡葬服务机构遗体告别仪式和公墓实地祭扫活动,并对低保对象、空巢(独居)老年人、散居特困人员、特殊群体儿童等15.1万重点服务对象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全覆盖监护跟踪服务,对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确定专人负责,及时提供疫情防护和基本生活物质。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成都民政各项工作也稳步推进。据了解,2020年1至5月,成都市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4.26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9753.53万元。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春节一次性价格补贴和疫情期间一次性生活补贴1.92亿元。对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成都市或外地来蓉人员实施临时救助,支出1473.66万元,救助2.27万人次。
在2020年下半年,成都将做好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完善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服务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对民政重点服务对象单位梳理排查。并且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主动将民政工作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总体框架,找准合作方向,明确合作重点,健全统筹协调和对接联动机制,加大政策协同力度,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激活资源潜力,发挥自身特色,协同推进两地养老服务开放共享、救助工作协查联动、儿童关爱服务、社会组织合作发展、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发展等。同时,推进成德眉资民政工作同城化发展,推动在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等领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服务标准互认互通。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邓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