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为啥第一个问题聚焦居民收入?

红星新闻 2020-10-30 17:55
进入
长安街
阅读更多内容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10月30日,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就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中外媒体关于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规划《建议》”)和大家关心的问题。8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释放大量重要信息——

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第一个回答的问题聚焦居民收入;在谈到中美关系问题时,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

首场发布会,寓意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建立

刚刚落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被认为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与此关联的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也必然备受关注。

这场发布会的会场选在长安街西侧的北京电报大楼新闻发布厅。这里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例行发布会的新闻发布厅。当天上午8时左右,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距离发布会举行还有两个小时时间,已有不少中外记者等候进场。发布厅的主席台被党徽、党旗和红色背景板装饰一新,红色背景板上亮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的中英文字样,气氛庄重。

image.png

上午10时发布会正式开始,主持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向参加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的记者表示欢迎。他说,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微信图片_20201030160958.jpg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

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备受瞩目,而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发布制度已成常态。根据国务院新闻办的统计,从10月16日到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地方总共举行了93场新闻发布会,传递权威声音,回应社会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担任规划《建议》起草组组长,编制工作首次网络征集民意

出席首场中共中央发布会的包括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微信图片_20201030160652.jpg

发布会上,王晓晖介绍了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有关情况。王晓晖说,这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韩文秀介绍,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image.png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

韩文秀说,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组织开展前期研究,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委托国家高端智库等60多家研究机构和有关部门就37个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形成了130多份研究报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党中央于今年3月和8月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这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是第一次。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网上留言有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了1000多条意见建议。7月至9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第一个提问为何聚焦居民收入?

“十四五”时期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居民收入一直是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尤其在今天,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居民收入、消费显得格外重要。

在记者提问环节,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就提到了“十四五”规划建议在社会民生领域,包括在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方面有何安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回应该问题时说,“十四五”时期将按照《建议》的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还将全面促进消费,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发展服务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

23-2020-10-30-10-21-28.jpg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

从收入分配到拉动消费。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近日也专门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该方案特别提到,将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其中包括降低个人线上创业就业成本,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政策等。

外媒记者聚焦科技创新

“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

今日这场新闻发布会,外媒记者显著增多,提问机会也向外媒倾斜。九个提问机会,三个给了境内媒体,一个给了中国香港媒体。其余五个提问机会均由外国媒体记者获得,他们的提问多是聚焦科技创新与国际关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对此,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回答记者关于科技创新的提问时着重强调,“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

23-2020-10-30-10-22-06.jpg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搞创新,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王志刚说,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面向未来,中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步伐将会越迈越大。

而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规划《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有外媒记者担心,中国会把更多重点放在发展国内循环上,降低对外开放的地位。对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相反,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地扩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持续地提升,这也是大国经济的重要特征。

对于中美关系,韩文秀表示,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没有好处。其实,真正想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6%。

文化强国之路怎么走?

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介绍,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image.png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

王晓晖表示,全会《建议》还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了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图源 中国网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