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第三届“草堂诗歌奖”颁奖典礼在成都杜甫草堂隆重举行。这次评奖由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成都市文联指导,《草堂》诗刊与成都商报社共同设立和打造,于今年1月正式启航,通过长达10个月之久的征集与评选,终于迎来收获的时刻。
诗人古马、李南获得了本届“草堂诗歌奖”的“年度实力诗人奖”。
古马的获奖作品是《原形》(组诗),李南的获奖作品是《美好的事物总有缺憾》(组诗),他们的诗歌中传递了什么?今日,红星新闻记者对两位获奖者进行了专访。
古马:
诗人不应被类型化、贴标签
![]()
草堂年度实力诗人奖:古马
授奖词:诗人古马以三十多年的诗歌耕耘,坚守日常与古典的语言立场,以澄澈的意境抵达想象的秘境,拓展了汉语诗性在心灵结构与历史图景上的可能空间。他坚守“始于痛苦,终于智慧”的诗学路径,赋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边塞诗歌新的美学内涵,同时赋予了生活本身的万千沧桑以蓬勃的诗意,并在希望与神伤,温暖与凄凉的审美悖论中,展开清晰而又多层次的人生况味,于现场与多思之间形成张力,在独特、真挚的书写中显示出诗歌救赎的力量。
红星新闻:你的诗曾被归为“西部诗歌”,你说,“我虽不认可但也并不反对西部诗歌的提法。文学需要宽容的情怀。但在我看来,只有诗与非诗、好诗与坏诗的区别,没有其他。”你觉得诗歌被归为某一类后,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是什么?
古马:我觉得对诗人类型化、贴标签,主要是为了评论的方便,往往以偏概全。其实对于我来说,写作的题材、范围还是比较宽泛,地域性只是一个方面,并且不局限于西北。我走过许多地方都曾写下过诗作,北京、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杭州等,足迹到处,有触动,就会有作品。杜甫就是走到哪里写到哪里,让我们感动的总是隐藏在自然物象后面的热肠,是景中之情,那是人性的力量和光芒,是诗的根本。
诗歌被归类,那是评论家的事,但诚实地讲,对我个人的诗歌和创作没什么影响,我有我自己的写作方向,我写我心,不会受评论的左右。
红星新闻:诗人逃离不开的一个永恒话题是“故乡”。在你的诗歌中,故乡甘肃是怎样的存在,你的诗歌启蒙也源于那里吗?
古马:可以这么说,我第一首发表在报纸上的诗歌是《铜奔马》。铜奔马又叫马踏飞燕,是中国的旅游标志,它出土于我的家乡武威。武威文风从古至今都很盛,唐代边塞诗里,写武威的作品很多,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武威的文化历史对我诗歌的影响是源头性的,是持续的。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我回到家乡,当地书法家朋友赠我书法作品,所书内容是清人诗《凉州八景》。墨随当代,我希望他写写新的内容,他呢,借机让我写写新的凉州八景,我愉快应许了,不仅有答谢酬报之意,关键是故乡总是一个作家和诗人取之不尽的源泉,总有让你写作的激情,不同时段回望,常常有不同的发现。
说到诗歌的启蒙,上世纪80年代未,我在兰州遇到了诗人李老乡先生,那时他在《飞天》杂志做编辑,精瘦个矮,形容高古,诗写得干净、怪野,注重意境营造,能把人拉入其中。他思辨能力诡异,待人真诚,有侠气,有天真气,老是喝得晕晕乎乎,处在迷离的状态,诗酒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认识之后,有四五年时间,我经常去他家里,拿诗稿给他看,请他指点。在诗歌的修改锤炼方面,他是榜样,他写诗酝酿时间长,苦思冥想打腹稿,想清楚了,用小楷毛笔誊抄在白纸上,字好诗好。他对阳飏、人邻、娜夜和我都影响很大,我们经常聚会,他用各种办法鼓励和劝说朋友们喝酒,他好酒是出了名的,有一种说法,说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对着他家冰箱顶上装散白酒的坛子鞠躬,也并非不是没有过的事实,只不过稍稍夸张了一点。而我真正主动意义上写诗,就是1990年前后。1990年7月,我在《飞天》上发表了组诗《一船灯火》,共8首短诗,就是老乡先生编发的。
红星新闻:你最初创作诗歌的目的和如今对于诗歌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古马:最初受唐诗影响,喜欢读,喜欢那种让人遐想的美的境界,幻想当诗人,也想出名。后来越来越单纯,爱诗入骨,成了纯粹的精神需要,与名利无关。
红星新闻:从开始创作到现在,你的风格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形成的?你曾经说,古典诗词对你的影响非常大,你觉得现代诗歌应该从古典诗词中传承什么?
古马:我写诗三十多年,大概写了近一千首诗。我不愿意重复自己,总是在努力求变、求新,变和新是诗人创造力的表现,也是自由思想的前途。我早期的诗歌受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影响,很注重对语言与生活的提纯,追求纯粹、天然,摒除雕饰。后来注重烟火气,注重回到日常,从日常和现实中挖掘诗意,诗歌与我的生活和内心都越来越贴近,与时代也越来越贴近。诗歌要及物,及物就是及事,及心,白居易讲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能无病呻吟,言不由衷。古典诗词的养料很丰富,凝练、简约是语言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学习和继承。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说,“凝练是诗歌的灵魂”,的确如此。古典诗歌的音乐性也需要新诗写作者研究和借鉴,新诗缺乏音乐性,缺乏节奏感,这都会影响阅读和传播。
红星新闻:你曾说,会在沉静的时候写诗。
古马:我写诗时就会完全进入自我思想的环境,忘了周围的一切,常常是别人问话都听不见,很投入。我对自己作品的审视,主要是基于表达精确方面的考虑,会推敲字词,让每一个字词都成为不可替代的唯一,这是我的努力和愿望。
红星新闻:你判断一首诗歌的可读性,并能从中汲取营养的标准是什么?
古马:可读的诗歌,就像叶嘉莹先生说的,要有一种感发的力量。
李南:
诗歌改变了我对命运的认识
草堂年度实力诗人奖:李南
授奖词:李南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当代生活与情感的幽微,以她敏锐的观察力和多维的思想力,在繁复的情绪与语言理性之间寻找诗性的平衡。她书写的自由源于将日常经验和自然精神注入心灵的个别性,源于对残缺的热爱,以及对准确性的自律,现实张力同时具有赎罪感。对事物汁液的迷恋与对世界的赞美同时构筑了诗人李南私密而丰富的精神空间。她众多而持久的抒情性、独特而沉静的语调,成为当代诗歌不可多得的心灵担当和艺术创造的纯粹可能。
红星新闻:你曾获得的《十月》年度诗歌奖、昌耀诗歌奖等都是国内比较知名的诗歌奖项。“草堂诗歌奖”如今举办了三届,作为获奖者,你认为这个奖项会给诗坛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李南:荣获“草堂诗歌奖”是我的幸运。这个奖项一经问世,就引起诗人们的关注,因为杜甫是许多诗人心目中一个不可跨越的高度,草堂是关于他生活的标识物,做为一个文化符号,人们提起草堂就能想起杜甫和他的诗歌。所以这个诗歌奖承载着诗人们的期许。前两届的获奖诗人可谓实至名归,今年第三届了,我有幸和我的同行们一起入围这一奖项,每一个入围诗人都是很优秀的,是我学习的目标。我相信这个奖项会越来越受到国内诗人的关注和信任。
红星新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年意识”成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你也关注着“中年”的情绪,比如获奖组诗中的《沮丧》,看似非常日常的一些情绪,却让读者觉得能感受到你对生活的敏感及个人情绪的观察。你诗歌写作的来源是什么?
李南:写作处于中年这个年龄段比较尴尬,很多诗人也遇到过“中年写作瓶颈”,当青春远去,现实生活也在消磨着我们的诗意,诗歌中也会透出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情绪,有希望、有泪水、有无奈、有温暖、有悲伤……这些是不写诗的人都会拥有的情感,中年人更是如此。做为一个诗人,我只能通过自己的笔,写出这些情绪,当然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这些诗也许能够引起诗歌读者的共情感、同理心,这样当然好;但也许另一些诗歌无法得到读者的共鸣,这是诗人在创造另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和尝试,这类的诗我也有。
人到中年,我的写作除了阅读和经历,更多的来源于对生活经验的思考。每个诗人的天赋不同,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形成的审美趣味也不同,那么形成的诗歌特点也不同。每个诗人都正在生活之中,如果只有相同的经历,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深入的思考,没有精淬的诗艺训练,可能写出的诗歌也会有差异。我希望我的诗歌能给读者带来温暖和诗意,让他们感到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可言传的美。
红星新闻:你写诗的意义是什么?
李南:(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诗,仅仅是为了宣泄情绪,那是一颗年轻的心,对诗歌写作的意义从未思考过。(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有所思考,那时我认识到,写诗没有改变我个人的命运,但是诗歌改变了我对命运的认识。有的人说,人生是一场虚空。那么是不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无意义的?写诗给我带来的意义,就是我能够在生命的过程中发现惊喜,并在这种状态中完成生命。词语、感受、气息、变化、衰败……我没有更大的写作野心,正如我在一首诗中写到的:我的野心不大:/在浩瀚的文字中留下,哪怕是一小行诗句/沉甸甸的——像金子。
红星新闻:听说你从小就不是一个让父母省心的“乖孩子”,你拒绝规范的东西,特别有个性,但诗歌文字却很朴实。
李南:语言朴实、明白晓畅只是我的诗歌特点,这种简单的表述形式可能是我独有的路径,我的惯性思维使然。而我的个人经历并不构成与写作风格的矛盾。如果说我的诗歌精神层面的强悍与落到文字层面的渺小和无助感,这倒是构成了一种矛盾。
我的诗歌大多与现实有关联,对现实的处理具体到诗歌艺术上,需要技术策略,也需要具体技巧,说到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涉及现实,又超越现实,它即是个人化的,又摆脱不了时代的烙印,在这种纠结中,我试图持有一种平衡,并努力使之体现在我的作品中。
红星新闻:在你看来,成都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李南:我多次来过成都,很喜欢这个城市,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城市。方所书店、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锦里、三星堆、文殊院……都曾经让我流连忘返,我喜欢在细雨中穿过陌生的巷子,去吃麻辣烫、麻辣火锅和各种美食,喜欢听说着“川普”的成都朋友们高谈阔论,它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都比较宜人。成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过很多重量级的诗人、作家,其中我也认识很多,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浓郁,有这样一批诗人存在于此,是诗歌之幸。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编辑 李洁
附 获奖诗歌(选)
《密修》
古马
身居闹市而如一位苦行僧
决然进入悬崖绝壁狭小之洞穴面壁参禅
而我之受困绝非情愿乃迫不得已躺卧病榻
翻身过桥啜粥生津翻书之声如鸟儿回答
爱过的人,要重新爱上?明天爱上今天?
恨过的人,要从此宽恕?来生宽恕前世?
病榻八尺
日影有时来去如宝剑出鞘还匣
我不能斩断的过去错误壁立千仞
尘雾隐去?
我不能预测的将来千里留行
红日踏雪?
困于病疾
我如一位苦行僧在悬崖绝壁狭小的洞穴里
心燃松明
照见水滴细细渗出虚无的石壁
我干渴的嘴唇需要很少
一滴水
便是十方世界:我仍有福消受?
《偶遇南京》
李南
没有泥浆的街道
晚秋的蔷薇还未枯败
中山陵游人稀少
大屠杀纪念馆抑郁难耐……
在六朝古都
我的心事太沉重,思想又太苍白。
直到你适时地出现
一道强光照彻了我的幽暗。
我们聊天,说起家乡和近况
说起蓝色大海和可爱的朋友
我有陈酒,但我们没喝
我新谱的曲子,也没有人会唱
这也足够了——空气中有蜜
灵魂得到了最高奖赏!
唉,美好的事物总有缺憾
十一月追赶着十二月。
可是……世上有一种不期而遇的相见
还有一种不说再见的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