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满意营商环境吗?第三方评估: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

红星新闻 2021-01-14 18:03
进入
长安街
阅读更多内容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一年来的情况开展了第三方评估。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要求进一步打通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例行政策吹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介绍了此次第三方评估情况。他表示,根据评估,《条例》落实工作总体进展良好。34条有硬性约束的具体条目,达到“基本落实”及以上水平的占90.7%。呈现梯度推进格局,东部地区示范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跟进。企业满意度整体较高。调查问卷列出的21个《条例》条目中,有20个条目的平均得分在4分以上(满分5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

张军扩称,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为全球首部国家层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门行政法规。为促进《条例》更好落地见效,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条例》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选取了《条例》中有硬性改革要求的34个条目,通过企业座谈、政府座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线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评估组实地调研了全国9个省市的18个典型城市,并与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

张军扩说,各地区各部门都把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条例》作为2020年的一项重点工作,31个省(区、市)均制定出台了贯彻实施《条例》的具体政策措施,其中近20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累计修订废止不符合《条例》规定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约1000件。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以深入贯彻实施《条例》为契机,聚焦我国营商环境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实打实、硬碰硬的改革举措,形成了全国各省区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为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助力“六稳”“六保”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条例》的出台实施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2020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专题报告《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与全球共享中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其中专门称赞《条例》提出了一整套基于国际先进规则的改革原则和指南。

张军扩指出,从实施一年来的主要成效看,《条例》为抗击疫情和促进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保护和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了国际竞争新优势,各地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了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和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和提供服务。企业普遍认为,放出了活力、管出了公平、服出了效率。

据介绍,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条例》过程中也涌现出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标国际先进,着力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比如注重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应用,坚持放管结合,确保“放得开又管得住”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