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身心安抚都要“硬核”

红星新闻 2021-01-14 16:17

如何让理智战胜情感,需要各地拿出诚意,让城市如家般温暖。

“回家是冒险,钱包还会扁!过年留公司,亲情不会减!”

“与其返乡隔离14天,不如留苏多赚四五千!”

这两天,一些接地气又俏皮的横幅出现在公众视野,与全国29个省区市发出的“就地过年”倡议,形成了一张一弛的节奏,让不能回家过年的低落情绪有所缓解。

e3889d11gy1gmm5yrhitcj20c805ztam.jpg

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有孩子的地方才有年。从内心来讲,要在最传统最牵动人心的年关劝不回,是一种挑战。

出现散发病例,各地政府不得不做出理性的选择,人们也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

过去一年,大众对新冠病毒已经具备相当的知识,也明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去年过年之际,必须走亲访友的我们都能宅在家里一动不动,今年也一定能理解“就地过年”倡议。只不过,此刻内心是纠结的,在理智与情感间拉扯。

如何让理智战胜情感,需要各地拿出诚意。

近日,厦门一企业准备3000万元鼓励员工留在当地过年的新闻引发了关注,也有企业发话给过年不回家的工人发三倍工资,还承诺二月份工资当月结清。企业用真金白银留人,不可谓不硬核。

还有的地方准备了百万消费红包、旅游景点门票、电影套票、现金补贴等,费尽心思花式留人。这些地方和企业开了个好头,相信接下来的日子,类似的新闻会层出不穷。

曾几何时,一到过年,城市就成了空城。今年,各地城市肯定会不一样,人潮拥挤、万家灯火,这将给各地城市管理者带来一定的考验,比如用电用水这样的小事,柴米油盐这样的家事,休闲娱乐这样的趣事。这需要各地政府提前做好准备,不仅要用精准的措施留住大众,更要确保基础的民生保障。

于个人而言,就地过年,更恐惧的是心理上的不安和情感上的缺失。万家灯火的欢聚团圆时刻,最怕一个人的孤独;放假无聊的日子,最怕无所事事;春节加班的时刻,最怕想念亲人。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还需要在精神层面给予留守人员更多的关怀,比如在不妨碍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举行一些小型活动,开放一些公共场所,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严肃的通知和倡议之下,一些“硬核”标语缓解了气氛,也呈现出了城市脉脉的温情。

比如“留在当地过个年,不给家人添麻烦”“今年春节不回家,过完春节看爸妈”的横幅正戳人心。回家无非就是为父母,想回家的人,又何尝不怕给父母添麻烦呢?站在个体角度的标语,以将心比心的方式,打消了人们回家的念头。

更被年轻人接受的,大概是这一类,“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亲?何以解忧,唯有留守!”“没有攀比,没有纠结,唯有留守,逃过此劫!”巧妙地抓住年轻人回家的痛点,用调侃的方式,让大家一乐,也顺便消解了不回家的难受和委屈。

四海很大,家庭很小。无论在何地,和谁在一起,只要脚踏大地,就是我们的家,就能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吉祥年。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黄秋荻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