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环保问责的力度固然不可少,但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的统一规划与环境执法制度同样重要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导向。然而位于长江口崇明岛上的绿地长岛项目却顶风作案,其建设体量与楼宇高度2016年底便被认定违反“长江大保护”,并与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总体要求不符。对此,多次走访该项目的新华社记者大声疾呼:长江口大建“空城”,谁这么大胆?
涵盖11省市的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但也因为如此,过去对于长江的索取导致这条母亲河不堪重负,沿线环境屡屡亮起红灯,诸如“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的段子在网上流传甚广。因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最迫切的需求。2016年通过的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十三五”规划,也定下了“生态立岛”的原则,并对崇明岛的常住人口规模和新建建筑高度划出了明确的红线。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出现绿地长岛项目这样明显违规,却久拖未停,以至于在长江口形成绵延10多公里的“空城”现象?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谁又该对此负责,其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管理漏洞?
毫无疑问,有关部门的不作为给了顶风作案者在长江口生态敏感区“建城”的胆量。落实政令不力,行政区划的分割,以及由此带来的管辖权上的不统一,和缺乏协调配合,也使开发商得以在监管缝隙里闪转腾挪,违规建设多年而不停。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崇明岛是上海的地盘,所以当看到报道中提及,绿地长岛项目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江苏启东市启隆镇,外地的朋友可能会感到诧异。甚至就连部分业主都曾在遇到项目交付后使用临电的问题时,选择向上海市崇明区投诉。事实上,崇明岛并不等于上海市崇明区,其北部有两小块区域分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启隆镇和南通市海门区海永镇。过去,这是两块长江中的沙洲,随着长江口泥沙淤积,如今已与崇明岛连在了一起。
这些年,随着上海人口外溢和楼市调控收紧,不少人开始涌向周边的苏州、嘉兴、南通等地置业投资。一些开发商瞄准此商机,“以旅游度假为名、行地产开发之实”所进行的项目在环沪地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同于苏州和嘉兴,启东所在的南通市,虽然也是上海的邻居,但彼此陆地却并不相连,中间隔着一条长江,所以在承接上海资源方面弱于上述两市,唯有长江口崇明岛上的这两块地算是例外。这恐怕也是当地相关部门忽略大保护,忽视旅游度假定位,任其变为事实上的房地产项目的原因。
如何杜绝绿地长岛的情况再次上演,遏制一些地方只打自家小算盘,不顾全局利益的片面发展冲动?提高环保问责的力度固然不可少,但建立健全跨行政区域的统一规划与环境执法制度同样重要。
长江口与崇明岛,处于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处,区位突出,地位吃重。现在,不妨以绿地长岛违规项目的整改为契机,以崇明岛为核心,统一城市规划和环保政策,协调执法工作。如此,方可确保长江生态保护不留死角。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涂格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