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古建筑,大家一定要注意到一点,建筑不等于一般的盖房子,建筑是一种艺术,它背后是有文化的。”1月31日,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主讲的《如果古建筑会说话》第一季第一集《紫禁之城》。
▲柳肃微博截图
而一周前的1月22日深夜,柳肃教授刚刚因一条呼吁保护长沙古建筑天符宫的微博,引发大量关注。“天符宫要拆”的消息迅速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许多网友开始密切关注天符宫的命运。
事情很快有了新进展。1月23日,柳肃教授再次发布微博,称长沙市天心区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天符宫不会强拆,“一切都按正规程序走,大家不用担心了”。
2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长沙市天心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了解到,天符宫是否拆除暂时没有定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天符宫的利用和保护问题进行论证,所有的工作都会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天符宫所在片区是征拆的最后阶段,针对天符宫的问题,我们正在开展论证工作,没有任何人在说要拆除天符宫”。
从2018年被志愿者偶然发现,到2019年被列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这座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古建筑为何引发人们的牵挂和讨论?
【拆除天符宫?】
“这两天从我的学生和朋友那里听说长沙天符宫要拆的消息。这是一座文物,虽然级别不高,但它是文物!是文物要动它就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专家论证,社会公示,上报主管部门,最后再由上级政府下文批准。但是听说所有这些程序都没走就想拆它……”
1月22日深夜11点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发布一条微博,表达了他对长沙市一座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天符宫”或将遭到拆除的担忧。微博发出后,这座外表残破不堪,此前鲜为人知的中式古建筑的命运,开始成为长沙乃至全国文物保护专家和志愿者关注的焦点。
天符宫可能遭到拆除的消息,最早来自柳肃教授的学生、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雨薇。1月14日,李雨薇和同学按照计划来到天符宫进行实地勘察,为完成学院负责的长沙市科技局重点研发课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长沙地区木结构古建筑测绘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最后一个点位的记录工作。
▲天符宫现状 受访者供图
“我们有个课题是关于长沙传统木构架老建筑测绘,天符宫是我们勘察的一个点。我们在现场勘察的过程中,周边居民称这个地方会进行拆除,而且非常肯定,所以我们就把情况赶紧反映给柳老师。”李雨薇说道。
上述课题介绍称,由于经历了战乱、文夕大火和城市化,目前长沙市内真正中国式木结构古建筑仅存几处,其中以清末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作为大火与战乱的见证者和幸存者,长沙地区这些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对于这些建筑本体的信息收集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
李雨薇和同学所进行的课题,是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历史建筑真实与完整的空间数据,通过开展对木构架构造特点、尺寸与空间比例等方面的研究,首次对长沙地区传统木结构历史建筑的典型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李雨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天符宫的勘测很早就已纳入课题计划,但由于此前天符宫周边有拆迁,环境较为复杂,团队特意等到年底过来勘察,没想到在现场听到天符宫可能要被拆除的消息。
▲天符宫 受访者供图
“当时去的时候里面只住着一个流浪汉,我们打电话问长沙市文物局,他们称不清楚这个事情。但周边居民很肯定表示,等旁边楚湘幼儿园放假,就(对天符宫)进行拆除。” 李雨薇说。
消息很快传到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那里。鉴于情况紧急,柳肃教授一边联系相关文物保护部门,一边通过微博在网上发起呼吁。随后,不少专家学者和网友在网上转发天符宫将要被拆除的消息。
结果比想象中要顺利,天符宫“保住了”。
▲柳肃微博截图
1月23日,柳肃教授再次发布微博,称“今天(23日)长沙市天心区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天符宫不会强拆,一切都按正规程序走,大家不用担心了。各位朋友对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关心,对长沙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我在这里再一次表示深深的谢意!谢谢各位朋友!”
柳肃教授告诉红星新闻,天符宫作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如果对它进行处理,需要经过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再报文物局批准等一系列程序。为天符宫的事情他曾联系过长沙市文物局,对方回复称未收到关于拆除天符宫的相关报告。虽然不能确定天符宫一定会被拆,但看了现场的照片,他还是有些担心。
“我就怕先斩后奏,后面即使处分也没有意义。从这两天的情况看,我感觉我成功了。”柳肃教授说。
【天符宫的前世今生】
资料显示,天符宫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公共庙宇,其主神为天符大帝,担任的主要职能是收瘟摄毒,帮助人间祛瘟毒,保平安,天符大帝有两位副将,即收瘟大将和摄毒大将,所以天符大帝也有天庭八部之瘟部正神之称。天符大帝信仰流行于湖南、湖北、江西等省。
天符宫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楚湘街至裕农街口一带。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沙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陈先枢在一篇题为《楚湘街天符庙往事》 中写道, 天符庙又名天符宫、八方王爷庙。天符庙原供奉天符菩萨,无显赫名,自清咸丰年间“八方王爷”合祀后,香火鼎盛。“八方王爷”,指的是南宋抗金名相赵汝愚。民国时期,天符庙是长沙南区义勇救火队的驻地,大门内两侧置有救火的“水龙”。
▲天符宫内部 图据陈先枢微博
陈先枢在文章中提到,天符庙大殿遗址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改作街办工厂而幸存。后被一片民房所包围,遂成人们视线中消失。2018年这里作为棚户区而拆迁,天符庙遗址被暴露出来,被文物保护志愿者张惠明等发现,民众纷纷呼吁保护。从殿内石柱上的文字可知遗址为重修。大殿4根镌刻有祭祀赵汝愚楹联的石柱为重修时更换,保存完好的屋顶、屋梁系清代建筑,今已列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实际上,即便是长沙本地人,也鲜有人知道天符宫。毕竟,这座长年埋没于棚户区的古建筑,从2018年被文物志愿者发现,到2019年被评定为区级不可移动文物,距今不过两三年时间。无论是对它的宣传保护还是开发利用,都还未见实质性进展,如果不是此次传出将被“强拆”,它将仍然处于长沙城中隐秘的角落。
2019年离开长沙之前,文物保护志愿者张惠明特意又去看了一眼天符宫。作为将天符宫重新带回到人们视线的那个“发现者”,每次想起这件事情,张惠明都感觉到“心里还是很美好的”。
“近期,在长沙南城裕农路一带进行实地察访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道教宫观——天符宫的主殿遗筑。蓬头垢面的它,掩藏在即将拆迁的一片老屋残垣之中,极少人知晓。” 张惠明说。
2018年5月,张惠明撰写的一篇《走近“天符宫”的前世》的文章,讲述了自己无意间发现一座失落了近半个世纪的古建筑的经过,并拍摄了不少照片。文章发布到网上后,由于该建筑主体保存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引发了文物保护专家及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主殿通往室外的殿门
张惠明告诉红星新闻,当年自己与朋友在做一个关于长沙城市记忆的项目,在一次探访长沙城墙的过程中,偶然从一位89岁的老人处打探到一个古建筑的遗存。
“当时碰到一个89岁的老人正好坐在碧湘街街口闲聊,我就上去打听城墙遗址。老人听了很兴奋,把我的手抓的很紧,然后告诉我有个东西现在已经残破不堪了,不知道我有没有兴趣。我问他是不是历史老建筑,他说是的,叫天符宫。”张惠明说。
在老人的指引下,张惠明穿过几条阴暗狭窄的街道,抬头看见一建筑物墙上的万字符和木雕,引起了张惠明的注意。走进建筑内部,从刻于石柱上的堂联内容可知,其曾重修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阴刻于石柱上的堂联大部分文字因被水泥抹填而已经无法辨认,堂内的陈设也都被破坏殆尽,但这足以让张惠明感到兴奋:“整个长沙城,居然在这个地方发现了目前城区里面唯一一个道教建筑,这个东西就珍贵了。”
▲阴刻于石柱上的堂联如今已难清晰辨识
据长沙当地文物保护志愿者周顺记载,2018年5月29日,长沙市时务学堂研究会会长陈书良、副会长陈家书,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省文史馆馆员陈先枢、梁小进等多名专家学者联名发出倡议书,呼吁抢救长沙天符宫遗存。
倡议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回应,相关文件显示,2019年天符宫被列为天心区不可移动文物。
【天符宫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罗明参与了当年天符宫的文物认定评审会。罗明教授告诉红星新闻,2019年上半年,天心区文管所邀请她以及另外两名历史文化专家陈先枢、梁小进实地走访天符宫,确定天符宫是否立保的问题。
“当时听说是在棚改过程中发现的,去了以后我们都感到很惊喜,在闹市区里面还保存着这样一个古建筑,旁边的下碧湘街市井生活气息浓厚,可以想象当年天符宫周边环境。进去以后,我们看到建筑木架结构用料很粗,这在长沙地区并不多见;石柱上刻有对联,文化特征也比较清晰。所以当时我们三人一致认为必须赶紧立保,给它一个合法身份。”罗明教授对红星新闻称。
▲天符宫内部
对于此次传出天符宫即将遭遇“强拆”的传闻,罗明教授感到十分意外。从2017年起,罗明教授一直在开展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导则工作。2020年6月,天心区文管所还曾因为天符宫附近棚户改造的问题联系过她,商量棚改后需要给天符宫留出多少保护范围。
“通过之前的接触,我觉得从天心区政府到专家都非常清楚,天符宫是将来可以升级为市保的一个文物建筑。所以大家对它精心呵护,就像是呵护一个有前途的孩子。天符宫这种类型的建筑,在长沙市城区内已经没有第二座了,它至少应该是一个市保的身份。”罗明告诉红星新闻。
在罗明的老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看来,天符宫的重要性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认识。长沙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经历了1938年的文夕大火及战争破坏,虽然目前长沙城里的历史建筑尚存几十座,但多是西式建筑,真正的中式古建筑所剩不多,准确说是极为稀少。
▲图中的墙界碑,“天府宫”废弃后被挪移,成了隔壁民居的墙基
“有人认为天符宫建筑外表破烂不堪,又只是区级文保级别低,但在我的心目中,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一个省级文物。你要进入到里面去,就知道这个庙原来是多么辉煌,巨大的石柱子上刻着漂亮的字,上面是抬梁式屋架,虽然只剩下一座殿堂,但已经是很宝贵了。”柳肃教授称。
柳肃教授还表示,在很多人看来,文物的价值体现在年代的久远,年代越久价值越大。年代的久远确实是文物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并不一定是年代越久价值越高,更重要的是这个文物代表的一个时代,以及背后的文化,还有它的稀缺程度。
“在有些人眼中一个闪闪发光的玻璃金属,就觉得是好东西。但他们不知道,那木头上面雕的花、石头上面刻的字,才是真正的艺术。” 柳肃教授说。
“这个东西尽管很残破,但它是原物。我每到一个地方始终有一种感觉,只要古建筑的载体还存留,哪怕体它破烂不堪,只剩下一副残躯,但它就有一种文化气场。如果载体消失,做个假的东西在那里是完全不同的。可能每个人对此感知不一样,但我觉得天符宫怎么都不能把它拆掉。”当年首位发现天符宫的志愿者张惠明告诉红星新闻。
呼吁保护天符宫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后,有朋友问罗明教授说,不理解为何这样一个看上去并不特别的小建筑能够引发这么大的波澜。罗明回答说,长沙在经历文夕大火后留下的古建筑已经很少了,从某种意义上,天符宫已经超出古建筑本身的价值,它更多反映的是社会的一种声音,只要这种声音是对的,就能够传播出去,并能够得到重视。
但无论是柳教授还是罗教授,都明确表示反对对天符宫进行异地重建。“我坚持原址保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异地保护,有的拆完就没有消息了,异地拆迁保护都快成了一个笑话。”柳肃教授说。
【官方回应】
正在进行相关论证
是否拆除暂无定论
据了解,长沙市天心区目前共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52处。天心区虽然文物资源丰富,近现代民居类文物点尤多。但这些老建筑多集中于天心区老城区,大多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建。
天符宫所在的地方,位于天心区楚湘街至裕农街口一带。2015年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碧湘街周边地块棚改征拆项目分为碧湘街、裕农街和楚湘街三个板块,总面积185.9亩,预计征收总投资56亿元,是长沙市2015年重点棚改项目,是天心区区委实施“民生立区”计划的重要内容。改造工作将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有效带动湘江沿线项目开发,并为老旧棚户区改造积极探索新模式,创造新经验。
▲天符宫 受访者供图
听说天符宫要拆的传言后,罗明教授曾通过私人渠道向文物部门核实,但并没有获得明确的答复。“天符宫这件事情天心区一直是很重视的,为什么后面出现这种事情,我认为应该是牵扯到很多单位和部门,可能还在协调和权衡中。”
1月29日,红星新闻就天符宫是否拆迁问题电话询问天心区楚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符宫所处的位置位于拆迁红线范围内,周边房屋都在进行拆迁,但并没有听到天符宫要被拆的消息。“具体情况社区并不清楚,昨天(1月28日)市、区文体旅局领导都到现场看了,(天符宫)拆迁还是保护,需要问天心区文体旅局”。
2月2日,红星新闻从长沙市天心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了解到,天符宫是否将会拆除暂时没有定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天符宫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正在进行论证,所有的工作都会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天符宫所在片区是征拆的最后阶段,针对天符宫的问题,我们正在开展论证工作 没有任何人在说要拆除天符宫。如果到时候说要拆掉或异地重建,我们会有公示。”
红星新闻记者 任江波
编辑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