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最高法联合全国总工会、中国侨联、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发布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应用成效以及《中国法院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报告(2015-2020)》。
最高法立案庭庭长钱晓晨介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作为互联网+“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有关部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职能协同起来,将协商、评估、调解、诉讼等解纷方式对接起来,将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立案、速裁快审等流程贯通起来,重塑了解纷格局。
△发布会现场
2018年2月28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20年底,3502家法院全部实现与调解平台对接,调解平台应用率达100%。平台入驻调解组织32937个,调解员165333人,累计调解案件超过1360万件,平均调解时长23.33天。2020年,平台新增调解成功案件519.88万件,调解成功率65.04%。
钱晓晨说,三年来,在各部门大力支持下,调解组织数量、调解员数量、调解案件量、在线音视频调解量均呈逐年大幅增长态势。2018年、2019年、2020年调解组织数量分别为1264个、22014个、32937个,三年增长了25倍;调解员数量分别为13791名、85003名、165333名,三年增长近11倍;诉前调解成功的民事案件数量分别为56.8万件、145.5万件、424万件,三年增长了6.5倍;在线音视频调解数量分别为2917件、16649件、1011181件,三年增长了345.6倍。
“特别是2020年,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面得到应用,平均每分钟就有66件矛盾纠纷在平台上进行调解,每天有近1.7万,也就是不到2秒钟就有一件案件成功调解在诉前。”
钱晓晨表示,下一步,最高法将继续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诉调对接工作。针对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继续加大与中央有关部门“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入驻调解平台。
红星新闻记者 高鑫 北京报道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