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许多人的微信群和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种“红包”链接:标题有“春运补贴”“抗疫补助”等字眼,提示人们点开就可申请现金,例如“重要通知!各区疫情补助款发放,我已领到117.51元”……
朋友圈有人转发链接提醒“是假的”
对此,互联网专家提醒,这类链接申领补助是假的,有的是为了引流,有的甚至涉嫌诈骗。
【记者实测】
“申领补助”需层层转发,最后却没红包
手指点一点,就能轻松领到100多块钱?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朋友圈里,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是转发此类信息最多的人群。这样的“补助”,真的能领到吗?对此,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测试。
首先,点开一条题为《重要通知!**各区疫情补助款发放,我已领到117.51元》的微信链接,这条链接来自一位大妈的朋友圈,红星新闻记者点开后,文内写着“开工补助,截至于02月11日送完为止,人人免费领”“红包总额仅剩余167万,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至于这笔款项的名目,链接指出是“**两亿开工补助。为答谢新老用户们的支持与厚爱,现发出生活补助金两亿现金礼包回馈微信用户”。
下一步,点击“现在去领”,很快就“轻轻松松”领到了173.97元,但需要分享该链接到朋友圈,“完成后自动存入您的微信钱包”。
按提示分享后,显示“分享成功”。眼看距离胜利只差最后一步,结果又来了一个要求:请继续分享到2个不同的群……只要完成此步骤“保证100%可以立即领取173.97元”。
终于,经过层层转发,所有步骤都完成了,不过等了大半天,红星新闻记者也没等来“红包”。
【专家分析】
假的!“红包”根本不存在,只是为了引流
这“红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当然是假的!致力于反网络犯罪领域的无糖信息情报中心负责人王剑辉告诉红星新闻,在打开该微信链接并试着返回时,弹出了一个黄色小说页面,随后页面又弹出一个二维码,扫码识别后显示是一个名为“**文社”的公众号。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公众号主体为个人,其所发布的内容多有色情敏感词汇。记者试图联系此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前面(申领补助)只是为了引流,把人聚集到这个公众号上。”王剑辉认为,这种链接目前来看暂时不涉及泄露隐私,功能止于引流。另外,通过通信部门禁用域名或腾讯方面禁用的手段,可以有效阻止这种不正当引流。随后,红星新闻记者对该公众号进行了举报。
原速途研究院院长、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则认为,这是一个很老的话题,在互联网时代屡见不鲜。“这种引流的影响还好,最怕的是诈骗”,这种类型的诈骗案例不在少数,为此某些城市也在开始着手网络安全向老年人群体倾斜的相关工作,比如北京,政府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帮助人们安装反诈APP。
丁道师呼吁,应为老年人做一些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普及,不管是一个提示、一个产品或是一种服务,虽然可能不赚钱,但是可以赢得业界的好口碑。
【警方提醒】
都是套路!需转发才能获得的红包都是假的
据南京公安2月4日介绍,这种“红包”满满的都是套路:
套路一:提前设置带有诱导性的转发语。这类“红包”链接往往会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形式,比如一条逼真的语音消息、邀请加群提示、“我已经领到了”等,通过各种说辞诱导用户点击。
套路二:冒用官方头衔或热门事件编造虚假消息。不法分子伪造页面内容,冒充官方企业,以热点事件为幌子,编造虚假“利好消息”,再以“大额红包”为诱饵,欺骗和诱导用户进行点击。
套路三:利用微信的好友关系链传播。此类“红包”利用微信好友链进行传播,让用户大大降低了警惕,很多人出于对好友的信任,点击后继续分享给其他好友。加上“红包”流程繁琐,一次又一次地分享,让很多人不愿意“前功尽弃”,造成恶性循环,传播量极广。
套路四:盈利模式。假如“红包”“分享成功”以后,会让用户关注一些不知所谓的公众号。更有甚者,当你在领取“红包”的过程中想要退出或后退时,页面便会自动跳转到赌博、低俗、色情等网站,此类网站上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更有甚者会被页面上的内容所吸引,轻则骗取钱财,重则误入歧途。
临近春节,公安部门提醒:需转发才能获得的红包都是假的!
除此之外,以下这些红包也不要领: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个人信息,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的红包,绝对是假的。
2.分享链接抢红包。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红包。
3.与好友共抢的红包。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合体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元,才能提现。
4.高额红包。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5.“AA红包”。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6.拆红包输密码。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可能是假红包。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网络
编辑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