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这起伤医案的受害者,但他能认识到,相比伤医等极端个案,尊医、爱医、医患融洽互动才是主流,是常态,不能因为出现了极端个案,就一叶障目,对整个医患关系持悲观态度。
2月2日上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北京朝阳医院伤医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崔振国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消息传出后,这个判决结果迅速冲上热搜,并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该案受害医生陶勇的关注。
为了回应网友,陶勇再次撰文,称“我没向劫难低头,伤口已愈合留下道道疤,我挺过来了”,并表示“如果可以,我情愿不上热搜,但既然已经‘红’了,我就想好好使用这么多人给我的‘红利’,不忘初心地去做实事、做好事”,为视障孩子提供更好的诊疗,希望“天下无盲”。
据报道,陶勇医生当时的伤情很重,他不仅多处受到致命伤,而且需要做精细眼科手术的手也被砍伤,一度变得不再灵巧。可以想象的是,身体的伤口还好治疗,心理上的创伤却往往更难愈合。他精心照顾的患者,却反过来拿刀砍他,如此恩将仇报,势必会让很多医生难以承受,心里的阴影甚至长期无法消散,在对待患者的态度上,也会变得更加谨慎和消极。
但陶勇医生没有这样。他身上的伤口已基本愈合,只留下一道道疤痕,精神、心理层面的伤不仅早已愈合,而且变得更加健康和积极。尽管是这起伤医案的受害者,但他能认识到,相比伤医等极端个案,尊医、爱医、医患融洽互动才是主流,是常态,不能因为出现了极端个案,就一叶障目,对整个医患关系持悲观态度。
在陶勇医生的回顾里,他说,他曾让一位已失明的7岁男孩恢复了1.5的视力,他的父亲万般激动和感恩,给江西两所贫困学校捐了多媒体教室,并资助大城市的志愿者去那里做互动课程。这就是爱和善意流动的结果。一个孩子的康复,给更多孩子带来了受教育的机会。而在他治疗或帮助过的患者中,无论是盲人患者的激动表情,还是盲校合唱团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无不带着感恩,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就连这起伤医案的发生现场,也有几名患者或家属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替陶勇挡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陶勇没有受伤医事件的消极影响,反而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互动了。
诚如陶勇所言,善意与感恩是可以传递的。他善待患者,自然会得到患者的善意回馈;患者的感恩与理解,又激发他更高的工作热情。他受伤之后,反而产生了“天下无盲”的想法,或许正是这一良性循环导致的结果。他希望自己能够利用专业优势,守护黑暗中的点点微光,朝着“天下无盲”的目标奋斗。他也坚信,总有一天,科技会将爱的火把点燃,驱散黑暗,彻底实现“天下无盲”。
其实,医患关系也存在盲点。比如,医生体验不到患者的痛与烦,患者无法体会医生的忙与累,以及双方沟通时间不足、方式不对、专业术语难以理解等,都阻碍了相互之间的理解。用“天下无盲”扫除医患关系阴霾,须用更频繁高效的沟通增进互信,除此之外,还应像陶勇医生和他的绝大多数患者那样,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来营造改善医患关系。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罗志华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