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而“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有着厚重博大的文化根脉。
非遗传承是天府文化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四大国家级、国际性文化活动之一,创办于2007年,2009年经原文化部批准,永久落地四川,定点“天府之国”——成都。从此,领略非遗魅力,感受成都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像“活着”的历史一样,而文化的传承在于匠心之道。其中,彭州白瓷制作技艺、成都风筝扎制技艺(金牛风筝制放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一张张天府文化的“金字名片”,是成都乃至四川非遗领域富有代表性的优秀技艺。历史与新生不可分割,当代非遗人不负初心、坚持梦想,用艺术的方式“巧手夺天工”,复兴非遗文化,传承天府文化,重塑新时代美好生活。
穿越千年的守护,李清泉“复活”彭州白瓷
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彭州市委宣传部
“开窑啦!”2020年1月10日,随着“窑主”李清泉的一声高呼,位于龙门山下彭州蟠龙文创聚落的白瓷古窑,以“非遗”文创身份粉墨登场,出窑场景再现千年金城窑盛况。
成都的彭州,是古蜀文化发源地之一,享誉“白瓷故里”。曾诞生了四川地区规模最大且专烧白瓷的窑场瓷烧造窑厂——磁峰金城窑,始于唐,盛于宋。其技艺主要有拉坯、印花、巴花、划花、雕花、烧制等。邛窑大师工作站执行主持、彭州白瓷艺术中心负责人李清泉,在他的手中,“复活”了不少金城窑白瓷,碗、盘、碟、盏......将白瓷的实用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
作为彭州市文创产业的领军人物,李清泉依托宋代彭州白瓷历史文化脉络,立志复兴彭州白瓷非遗制作技艺,打造了“天府文创 彭州白瓷”区域品牌,带动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值提升,同时开展校企合作,搭建文化交流沟通平台,培育白瓷传承人上千人。而2018年“彭州窑”的顺利点火,恢复了古法彭州制瓷技术,是新彭州白瓷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李清泉还致力于加强乡村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建立彭州旅游文化生活地标,承办彭州市“生活有味·彭州有品”文创生活节,极大地推动了非遗带动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工作。2019年,彭州白瓷艺术中心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首批四川省级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和成都市第三批“新旅游 · 潮成都”原创艺术生活主题旅游目的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并获得首批四川文创集市称号。
做匠心匠行的守艺人,邓静将四川风筝推向全国乃至国际
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金牛区委宣传部
风筝,又称“纸鸢”,起源于我国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风筝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
出师于成都风筝大师左明门下,邓静如今享有“西南风筝王”的称号。作为第七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风筝扎制技艺(金牛风筝制放技艺)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该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邓静在与风筝结缘的近30年里,一直不停地专研、学习风筝制放技艺,并将这门技艺毫不保留地传授下去,致力于风筝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其代表作《九龙齐飞》,整只风筝由3000多根竹条绑扎1万多次、耗时10个月制作而成。该风筝在“中国第四节国际风筝节暨全国风筝比赛”中摘得金奖;其另一得意之作《桃园三结义》,风筝由108个脸谱组成,获得了全国风筝最佳创作奖。此外,邓静建立的“成都明静风筝队”在各级峰会、展演中为四川风筝的品牌树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肩负着将四川风筝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邓静力争让四川风筝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近几年,作为国家级裁判,他培养的运动员代表四川参加比赛,取得了第一、第二的优异成绩;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常带领团队做公益活动,在多个学校开设风筝文化课。他坚持办厂多年,为四川引进第一批可拆卸传统风筝、三角翼风筝等类别。作为亚洲国际风筝联合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他多次带队参展参会载誉而归。
2020年,成都市金牛区已为邓静建立“名人名家工作室”,为其传承风筝技艺及传播四川风筝文化给予极大支持。
专攻古籍修复,彭克“化腐朽为神奇”复原文化记忆
推荐单位: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
古籍修复是一门艺术,也是对耐力的极大考验。每一次修复,更像一场修炼。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复原残籍中的文化记忆。
40岁之前,彭克与他的团队共同打造出中国一流新型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创了“基层工会开放日”“成都·今夜有戏-青年话剧艺术鉴赏月”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成都职工文化品牌;40岁之后,他投身纸质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行业。
作为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理事长、主任,他率领非盈利机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国家级非遗)——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43名修复师,为四川省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高校抢救修复了《敦煌遗书-唐人写经》《明 · 永乐北藏》等珍贵古籍、古字画、拓片册页、红色文献、档案、票据资料共计17999册(件),普查整理各类馆藏文献219527册(件),使之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机构。在修复师们的努力下,一部部珍贵的典籍得以重新与世人见面。
为推动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以及激励更多人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中,这些年来,彭克始终忙于这项使命。他还筹资500余万元,建成了国内第一家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专业展示纸质文物修复技艺的博物馆——洛带 · 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说到:“该博物馆的面世及研讨会的召开,意味着古籍修复技艺有望从广博到专精,再以专精带动广博。相信博物馆的开放,必能集中展示古籍文献修复的工作精华,给业界内外提供技艺交流的良好平台,带动更多公众深入了解并受惠于古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5版发表文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寻找文献中的历史》,对洛带 · 艺匠古籍文献修复博物馆进行了报道,字字句句间还原了古籍修复这门非遗技艺及介绍了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特殊能力的这群修复师,它和他们是保护历代古籍完整流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你看好哪位天府文化推广者?快来投票!
昨日,由成都天府文化杂志社主办,成都商报社承办,红星新闻、成都商报全媒体、天府文化全媒体传播支持的“2020-2021年度十大天府文化风尚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对文化人物的聚焦,来复盘四川年度文化事件,表彰在本年度为四川文化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充分展示四川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四川文化继续发展繁荣,继续扩大天府文化影响力。来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板块、作家板块、文博板块、文创板块、以及短视频、电视及摄影等板块的29位提名者正在火热角逐中,你看好哪位天府文化推广者?快来投票!
投票通道已开启:https://wx.cdsb.com/cdsb_wxactivity/index.php/Vote/WVoteTianFu10New/index/id/176.html
点击进入投票通道,对你心目中的“十大天府文化人物”投上支持的一票。
投票时间:2021年3月25月-4月8日
投票截止时间:2021年4月8日24时
榜单公布时间:2021年4月12日
更多精彩活动敬请关注:大咖共话天府文化主题线上论坛(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