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最高检获悉,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诉国内某知名短视频公司(下称“短视频公司”)侵犯儿童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于3月11日经杭州互联网法院出具调解书后结案。
据悉,该案系民法典实施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全国第一案。检察机关就该案提出了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诉求,短视频公司均无异议,目前已针对存在问题全面开展整改。
短视频APP收集存储儿童个人信息
对不特定儿童造成潜在风险
2020年1月以来,浙江省检察院根据最高检部署,组织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项监督工作,全面梳理各地上报的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565件,其中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案件占比较高。
同时,检察机关发现相关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存在疏于保护或违法获取使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问题,未充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据介绍,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发生的几起相关违法犯罪案件反映,短视频公司在开发运营该公司APP的过程中,未以显著、清晰的方式告知并征得儿童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允许注册儿童账户,并收集、存储儿童个人信息。
在没有再次征得儿童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的情况下,向具有相关浏览喜好的用户直接推送含有儿童个人信息的短视频,同时也没有采取技术手段对儿童信息进行专门保护。
“这些行为对不特定儿童人身安全、生活安宁等造成潜在风险,甚至若干儿童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产生了损害后果。”办案检察官说。
检方经诉前公告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要求短视频公司立即停止侵权
在最高检直接指导下,浙江省检察院成立由省、市、区三级检察机关未检干警组成的专案组。专案组全面梳理分析短视频公司APP存在问题,走访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法院、互联网法律专家和技术专家。
根据互联网法院管辖规则,浙江省检察院指定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办理此案,经诉前公告,于2020年12月2日向杭州互联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短视频公司立即停止实施利用该公司APP侵害儿童个人信息的侵权行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并将款项交至相关儿童保护公益组织,专门用于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公益事项。
诉讼期间,检察机关积极推动短视频公司立行立改,该公司积极配合,对所运营APP中儿童用户注册环节、儿童个人信息收集环节、儿童个人信息储存、使用和共享环节以及儿童网络安全主动性保护领域等四大方面细化出了34项整改措施,并明确了落实整改措施的具体时间表。双方依法达成和解协议。
庭审中双方形成了调解协议
最高检:此案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打下好基础
2月7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该案。庭审中,短视频公司对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责,积极推动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促进和帮助企业合法合规经营表示感谢。
在法庭组织下,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与短视频公司就前期达成的和解协议进一步确认,形成了调解协议。2月9日,依照公益诉讼法定程序,由法院进行了公告。
“此案的办理,是检察机关积极稳妥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重要探索,为民法典和修订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及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促进互联网行业源头性治理并形成长效机制。”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持续发力,依法通过行政和民事公益诉讼、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方式开展法律监督,督促和推动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以及监管部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倾力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
红星新闻记者 高鑫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