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观潮·三人评”③丨12年学制缩短为10年,“太好了”还是“想多了”?

红星新闻 2021-03-06 18:11

如何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推动教育发展?两会期间,有代表提交了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育学制的建议,提出12年学制缩短为10年,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推行“十年义务教育”,迅速引来关注。

教育改革是否需要从调整学制入手,调整学制是否为现实需求,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谈一谈利弊,理一理逻辑,才能更科学地探索教育发展路径。

缩短上学时间,既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现状,也顺应终身教育的理念;既节约成长的时间成本,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三年课程两年学完,何不干脆缩短学制

□黄静(红星新闻评论员)

谈这个问题前,需先理清教育是什么?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他让我们明白: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填充,而是培养学习热情和习惯。毕竟教育不只局限在学校,离开学校后的终身教育也非常重要。

纵观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细分化。社会不断前进,知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人们在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既然知识无止境,教育须持久,缩短上学时间,既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现状,也顺应终身教育的理念;既节约成长的时间成本,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看,缩短学制也应该是一种趋势。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少年儿童的身心、智力发展水平,远高于十几年前及更早的同龄人,说明现在的孩子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缩短学制与他们的智力是相匹配的。从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讲,把现行12年教育的内容分散到10年里面,孩子们是可以接受的。

经济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从12年学制缩短到10年,少上2年学,可以少负担2年的教育费用,还可以提早2年参加工作,融入社会,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婚姻法规定,女性年满20岁即可结婚。如果实行10年学制,到大学本科毕业一般正好是这个年龄。虽然现在也允许在校结婚,但毕竟不如毕业以后适宜。

据不少网友反映,包括笔者自身的求学经历,很多学校在初高中阶段,都是三年课程两年学完,最后一年用来集中复习应试。既然如此,何不干脆一点,缩短学制,顺应现实呢?

发展教育,既要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教育,很可能事与愿违。

缩短学制解决社会难题?想多了

□杨三喜(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义务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是保障所有的适龄青少年都有基本的学习机会,是一项保基本、兜底的民生工程。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当然很美好,但要考虑科不科学,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既要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也要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显然,目前还不具备缩短学制和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缩短小学学制,结果很可能就是农村以及相对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孩子,学习年限缩短,从而更早地进入社会。从代表的建议来看,缩短小学年限和高中年限是为了“十年义务教育”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学制,建议的初衷是要实现义务教育更广、更强的覆盖。但即便如此,目前恐怕还不具备实现的可能。

九年义务教育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再到2011年实现全面普及,就花了25年。当下九年义务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延长时间,而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财政能力强弱不同,扩大义务教育范围,结果可能是本来就不充足的教育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即便保障了也是低水平的保障。发展教育,既要尽力而为,但也要量力而行,脱离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教育,很可能事与愿违。

再者,缩短学制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提前两年进入社会工作,解决婚育时间延迟、老龄化问题显著等问题。这种想法与降低结婚法定年龄殊途同归,都是把教育或者把人当作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工具,但可能还是头痛医脚。当下大学生就业时间延迟、婚育时间延迟,主要原因是因为学制长吗?答案显而易见。只要社会就业容量没有太大变化,不管是缩短学制,还是延长学习时间,都解决不了就业压力大、婚育延迟等问题。

景山学校.jpeg

学制改革探索,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过,这需要科学考量,审慎对待,尤其要从非功利角度,做出合理、适度、可控的评估与调整。

学制可探讨,改变须审慎

□邱磊(中学教师)

如果缩短学制是为了增进就业、应对老龄化,就太过于功利,而忽视了教育的本义。

基础教育阶段,其主要价值尤其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涉及到价值观或伦理观的建立和持守;树人则关乎到人生观的塑造与践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始终提醒我们:树人也好,立德也罢,终非易事;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沉潜人、锻造人、涵蕴人,则往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一些人认为12年学制浪费时间,大量时间都用在准备应对考试上,但这是以中、高考为目的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只看到了学习知识的一面,却忽视了孩子感知世界和生活的历练。

我国并不是没有缩短过学制。2年制高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改为3年,5年制小学则是在1986年义务教育法通过以后才改为6年。上世纪60年代,北京景山学校尝试过“十年一贯制”,当时是作为改革试验的学校。后来,还探索过“五三四”和“五二五”学制。曾任景山学校校长的范禄燕表示,不同学制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更久远的近现代学制发展史来说,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多为12年制。学生在成年后完成基础教育,再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本身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规律为支撑,是经受住历史和实践检验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绝对反对缩短学制。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孩子的身体发育、心理发展、文化面貌等,或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持续累积,完全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学制。像景山学校一样进行探索,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不过,这需要科学考量,审慎对待,尤其是从终身发展的非功利角度,做出合理、适度、可控的评估与调整。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