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中的实体书店:“书店+”模式助力书店走出疫情阴影

红星新闻 2021-04-25 15:38

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称“世界读书日”)。

此前,新冠肺炎疫情中,实体书店行业受到冲击。据新华社报道,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于去年2月对全国1021家书店的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2月5日,90.7%的书店选择停业,超过99%的书店没有正常收入,面对“寒冬”,许多实体书店选择把书店搬到“云端”,利用直播、线上读书会、线上销售等多种方式走出“孤岛”。

▲资料图:实体书店购书

中金易云监控到的全国6500余家实体门店和3400余家网络书店的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上述书店的销售码洋为40.39亿元,同比下降31.47%。伴随码洋下降的,是动销品种的下降。2020年上半年,上述书店动销品种为113.72万种,同比下降5.25%。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中国实体书店行业也迎来新机遇。近日,中国书店大会发布《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面世,同比2019年净增2488家。

而红星新闻记者也通过采访获悉,以“书店+”模式为契机,一大批实体书店积极尝试跨界经营,逐渐走出了疫情阴影,并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为实体书店带来新活力。

改变:传统大型书店的悄然转型

疫情中,传统大型书店也受到冲击。成都新华文轩总府书城执行策划邓婷告诉红星新闻,“疫情期间,到店的读者肯定要少一些。现在销售额比疫情期间高一些,和疫情之前勉强持平。”她表示,目前教辅类书籍销量相对较高。

近年来,和传统书店的销售模式相比,“网红”书店的出现,呈现了书店业的新业态。对此,邓婷坦言,“‘网红’书店也有它的优势。它的软装修对于一个阅读爱好者来说确实是吸引力非常大。传统型的书城,肯定无法去媲美,比如,传统型书城的灯光就没法调到那么温馨。我们一般用白色,他们用暖色调。改变室内光线,我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么多人奔着购买图书而来,如果将灯光整个调暗,选书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方便。”

在邓婷看来,和“网红”书店比起来,传统书店自有优势:“我们的书会比较全一些。我相信,更多愿意到实体店来的读者,他们目的是购买。如果品种不那么齐全,可能有时无法达到他们购买的要求。”同时,传统书店也在积极转型,“其实新华文轩也在往这方面走。比如我们也有‘网红’书店,像九方的新华文轩。我们的‘轩客会’,会满足读者休闲方面的需求,比如提供更多的座位给读者,提供饮料等等。”

▲成都,新华文轩BOOKS九方购物中心店。图据视觉中国

电商时代,为了吸引读者,传统书店也在进行积极调整,“虽然实体店和网上的价格不能去媲美,但是咱们也会做一定的折扣。而且会做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比如‘我是文轩小摊主’等。”

突围:把书店开进旅游景区和乡村

创办于1996年的南京先锋书店是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在实体书店式微的今天,先锋书店是为数不多拥有国际知名度的书店。它的名字,先后出现在多家国际知名媒体上。

即便如此,先锋书店也一度难抵疫情的冲击。南京先锋书店行政管理中心总监黄健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整体上受疫情影响还是蛮大。去年一年的经营情况不是很好,可能整体的销售量相当于往年的一半多吧。”

微信图片_20210425134147.jpg▲先锋书店骏惠书屋。受访人供图

2020年2月10日,先锋书店微信公众号发文《我不想被时代所击伤,我等待黎明》,推出储值卡和盲选购书活动。同年3月5日,该公众号文章称,“先锋书店经过三十余天的关闭,在我们开业二十多年里从来没有过先例,于3月2日,部分门店顺利复业。”

“现在(的销售量)应该恢复到(疫情前的)80%左右吧,因为游客在增加。”黄健明说,“因为我们的客户群体可能跟别的书店不太一样,我们的游客群体比较大。我们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合作,拓展小而精、小而专的以‘主题图书+创意产品+艺文活动’为内容的专题书店。同时,把书店开进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城市公共文化客厅,是先锋书店转型的有效突围。另外,我们还有乡村店。”

在乡村,用书店构筑精神生活的维度,是否可行?对此,黄健明介绍,乡村书局始自2014年,迄今已7年,“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我们现在很多商店已经实现了盈利。我们是跟当地政府合作,所以基本是属于‘轻资产’这样一个模式。比如,房子、装修是政府的,我们投入相对要少一些,我们就投入图书、文创、运营管理团队、品牌输出等。然后再利用我们的品牌影响,去经营就可以了。如果是‘重资产’,比如开三个店,所有的装修、房租……几百万下去,可能几十年都赚不回来。所以,‘轻资产’,经营压力会小一点。”

微信图片_20210425134138.jpg▲先锋沙溪白族书局,这是先锋书店的第五家乡村书局,也是第二个少数民族主题书店。受访人供图

“书店+”模式:文创成为支柱产业

事实上,早在疫情以先,实体书店就已被互联网狠狠“撞了一下腰”。早在十年前,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的调查就显示,从2001年至2011年,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

“线上的影响从2005年左右就开始了。我们是从2008年开始转型发展,开始做文创。”黄健明称,选择做文创的原因,是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考察欧美书店时受到的启发,“我们发展了13年了吧,从刚开始的代理销售,现在变成自主的文创。我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现在应该有上千种文创产品。如今文创基本能占到我们总销售的一半以上,变成一个支柱产业了。”

0023ae606e6615b9975629.jpg▲2013年,南京博物院先锋书店新生活书局开业,长期推出民国复古创意文化产品。图据《中国日报》

2001年,钱小华在接受采访时称,“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肯定要死亡的,而且正在死亡。”他解释,“原来的书店都是规模小,个体店,还有夫妻店,这样的店形成不了它的优势,因为环境差、品种少、服务质量不优,肯定要死掉。”

有学者表达了类似观点。据《广州日报》报道,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陈少峰曾表示,“实体书店的书籍销售收入持续萎缩,必然导致单一的实体书店不再有成长空间。只有把书店改为多元化经营的空间,加上许多其他的元素,才有可能转型成功。”

除了“书店+”模式,钱小华“把经营特色定位在做出版计的库存图书上”。在《先锋书店,生于1996》一文中,他写道,“先锋几乎把出版社中与人文社科相关的库存好书网罗尽净……书店因此渐有名声,周边地区的书店也赶来购货。书店也成了读书人聚会的中心和人文学者首先拜访的地方。”

201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实体书店建设的6项主要任务:加强城乡实体书店网点建设,创新实体书店经营发展模式,推动实体书店与网络融合发展,提升实体书店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加大实体书店的优秀出版物供给,更好发挥实体书店的社会服务功能。

《指导意见》强调,积极推动新华书店等国有实体书店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支持大型书城升级改造,支持连锁书店扩大连锁经营范围,支持知名民营书店做优做强,鼓励中小书店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鼓励开办24小时书店、设立自动售书机等;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实体书店由传统模式向新兴业态的转变。鼓励实体书店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升级和改造,打造新一代“智慧书城”。

《指导意见》重点提出5项政策措施鼓励实体书店改革创新: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加强财税和金融扶持,提供创业和培训服务,简化行政审批管理,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

“疫情没有打倒书店,反而倒逼行业加速转型成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何其聪近日在《光明日报》发文表示,“书店业未来仍需时刻保持危机感,与政府、社会合作形成三方合力,继续保持谨慎而清醒的行业心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红星新闻记者 彭莉

编辑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