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号,一场热络的商贸物流产业“对话会”在深圳举行。现场后方的展板上,详细呈现着成都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内7个产业功能区和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的区位优势、主导产业信息,以帮助与会者寻找商机、提高合作成功率。
当天,以“共建西部国际供应链 共享双向循环大市场”为主题的“2021成都商贸物流产业投资合作推介会”上,成都发布今年首批商贸、物流投资机会清单。与会的深圳企业,也透露出对开辟成都乃至其所辐射新兴市场的极大兴趣。
释放利好、突出优势
“政府说”转为“企业说”
“深圳没有外扩的空间,也不可能在现有城市框架内大幅度增加建设用地。对于众多外向型企业而言,要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胜出,必须找到新思路,寻求新的突破。”来自深圳市企业联合会的副秘书长董洪超,一边介绍着企业投资情况,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沓名片。这些名片,都是他在推介会上换到的成都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核心依然是产业,但成都的表达方式和以往有所不同,不仅释放政策利好、突出资源优势、展现产业环境,更重要的是,从过去更多的“政府说”开始转为“企业说”。
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年,成都轨道城投集团将面向全球招引专业化领军企业及具有市场引领性、示范性和带动性的优质商业品牌,推动核心资源入驻9个TOD商业项目,同时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合作开发4个TOD项目。
此外,锦江绿道上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公园类(老城区旧公园的新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以及土地开发项目,目前开放合作的公园有七个,每个公园结合它所在区位,会有不同的主题定位策划;绿地中心·蜀峰468启动全球招商,已与11家优质企业单位签约合作,还将聚焦在科创产业、文创产业、金融产业等领域的企业合作……
“企业市场性、战略性布局的源动力,通常是城市和企业牵手的最初一步。”作为成都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联盟的执行秘书长,欧建瓴经常性到外地招引项目,也深谙项目招引“法则”。“单凭城市‘单相思’、给政策,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和辐射带动能力,也很难支撑企业可持续的生存壮大”。
对于企业布局,董洪超有意了解地方政府的精准施策,但更在意政策的连续性和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不论是区位优势、资源基础亦或是国家战略,与成都的经贸合作,能帮助我们迅速打开西部乃至南亚、欧洲的市场和合作版图,但城市也理所应当重视‘软环境’建设,为企业提供明确的、稳定的、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10余个主导细分领域
“聊”合作机遇
与推介会相呼应的,是当天同期举行的2021成都商贸产业功能区投资合作恳谈会上政企间的频繁互动。
天府总部商务区、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春熙路时尚活力区、成都国际商贸城功能区、武侯电商产业功能区、青白江国际铁路港、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双流航空经济区等8个产业功能区进行了轮番推介,以商贸和物流为核心功能,主导产业清晰,发展定位明确,政务政策精准,合作的重点聚焦在时尚消费、国际贸易、保税加工、跨境电商、航空物流等10余个主导细分领域。
“作为城市经济的基础单元,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毋庸置疑。这一点,深圳表现一直可圈可点,培育出不少龙头企业。”作为一站式跨境支付方案提供商Ocean payment副总裁许峰毅直言,“有货”是发展跨境电商的核心条件之一。“以早期外贸发展排头兵广州和深圳为例,具有制造产业依托优势的城市,更能够方便卖家采购,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电商平台资源及政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
主题的设置,实际上反映了新发展阶段的新需求。成都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正成为聚集先进要素构建产业生态的高地。“圈”中7个功能区“1+1大于2”的效应也正逐步“溢出”,已聚集企业13.7万家,其中六类500强52家,总部企业60家,2020年商贸主导产业营收8500亿元,产业集聚度达62%。
许峰毅认为,“像成都这样有国际物流,口岸条件非常好的城市,肯定是优先有机会的。” 其实,在恳谈会现场,跟许峰毅一样希望找到合作伙伴的参会嘉宾,不在少数。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