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社会精神的某种化身:不忘艰难岁月,始终不松懈地劳作。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今天(5月22日)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91岁已经堪称长寿,但是就公众反应来看,人们仍然普遍感到震惊,很多网友非常难过,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袁隆平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在人们的心中,他似乎会永远陪伴着这个国家和人民。
因此,在最初逝世消息传来后,人们最期盼的是“辟谣”,这说明他的生命对我们是多么重要。最终,人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那个全国人最熟悉的“老农民”,还是离开了我们。
袁隆平是真正的“国民英雄”。在中国,凡是有正常认识能力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和他的贡献。虽然只有很少人知道杂交水稻是怎么一回事,普通人对袁隆平从事的研究其实也知之甚少,但是人们有一个共识:袁隆平对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贡献无比巨大。
当人们谈论明星收入过高时,往往举出的第一个可以参照的人就是袁隆平,“看一下袁隆平才挣多少”?当人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会使用那个段子:袁隆平让你吃得太饱了。在中国14亿人中,袁隆平的“国民共识度”,毫无疑问排在前列。
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当然并不是袁老一个人的功劳。他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无疑是杰出的,但是要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工程,既包括袁老这样的科研人员的贡献,也包括广大农民的劳作,更需要成熟有效的市场和分配机制,但是最终中国人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而袁隆平则作为这个“一号工程”的代表人物,被人们所感谢和纪念。
中国人感谢袁隆平,和这个民族曾经拥有的饥饿记忆有关,而如今国人的自豪感,也都建立在“解决饭碗问题”的基础上。那是一个艰苦的阶段,中国人最终摆脱、超越了那个阶段,但是却不能也不会忘记那个阶段。
媒体时刻关注着袁隆平的试验田和屡创新高的亩产量,这是在工业和信息化时代人们最关心的“农业新闻”。很多人根本记不住最新的产量记录是多少,每一块试验田的都不一样,但是新闻报道中“最高记录”这样的字眼,能够让公众安心。
那是一颗定心丸,有人在努力为这个民族守护着饭碗。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老,在晚年仍然坚持自己到试验田里研究和劳动,人们乐于看到他健朗的身姿出现在田野。就这个意义来讲,袁隆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社会精神的某种化身:不忘艰难岁月,始终不松懈地劳作。
人们应该始终记得这个老人,更不能忘记这种精神。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一凡
编辑 尹曙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