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8日)下午,由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三星堆全球文化推介会”,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最新出土文物,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现场,考古人员身着防护服在充满科技感的透明方舱内细心发掘着文物
其中,最新公布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金面具残片,和金沙遗址之前出土的金面具极其相似。
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金沙考古文博专家如何看待这批三星堆最新出土文物?
……
红星新闻记者专访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王方。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
01
出土金面具再次证明三星堆与金沙同源
红星新闻:今日公布的三星堆最新出土金面具残片,看上去跟金沙出土的金面具类似。这意味着什么?
王方:三星堆和金沙本来就代表着一脉相承的古蜀文明。其实,形状相同也很正常。加上今天公布这件,三星堆遗址已发现了8件金面具,与金沙遗址出土发现的2件金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均具有一致性。这种近似,代表着三星堆与金沙的近亲关系。不止是金面具,还包括许多祭祀物品,比如象牙、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都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这也再次证明三星堆和金沙同根同源,是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古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星堆金面具残片
金沙出土金面具
02
三星堆、金沙与埃及的金面具用途不同
红星新闻:中华文明多元,仅从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金面具来看,古蜀文明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包括埃及其他地区考古发掘出土的金面具,与金沙、三星堆的出土金面具,有何异同之处?
王方: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金面具,与中国其他区域文明相比,从年代上来看最早,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中,属于与神沟通的重要道具。这与埃及、迈锡尼以及中国历史时期一些基葬中出土的金面具区别较大。这些金面具主要是丧葬用品,一般都覆盖于地位尊贵的亡者面部,凸显与众不同的身份。
三星堆与金沙出土的金面具对比
03
青铜尊吸收于中原文明,专用于祭祀
红星新闻:今天公布的铜器,看上去形状奇特,也比较少见,比如这件铜器有个喇叭口,像喇叭。铜器四周皆有纹路繁复的设计,又像鼎或尊,是否跟中原文明有关?
王方:这件铜器,叫青铜尊。青铜尊是典型的中原文明的青铜容器,在中原地区的商周文化主要用于装酒,也可说是一件酒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金沙遗址中也发现有铜尊或铜罍的残件)不仅吸收了中原青铜文明的铜礼器,而铜尊或罍又成为古蜀王国祭祀活动中最核心的祭祀礼器,又还另有用处,这也正是体现了古蜀文明对外域文化的吸纳与吸收,又表现出他自身信仰体系的独特。除了圆口尊,这次三星堆三号祭祀坑中还首次考古出土了青铜顶尊人像、圆口方尊,同时可能还有几件新的铜器类型,让我们非常期待未来还有更多新的发现。
青铜顶尊人像
青铜尊
04
三星堆和金沙埋葬象牙习俗一致
红星新闻:今天公布的大量三星堆出土象牙,让人立即联想到金沙的象牙。两地象牙的出土,是否意味着大象的迁徙?此外,出土象牙在文物保护方面是个难题,之前金沙就回填了不少象牙,这个难题是否已经攻克?
王方:不论是金沙还是三星堆发掘,有一个现象非常典型,就是在祭祀活动中都使用了大量的象牙。三星堆新出的祭祀坑中已发现100多根象牙,金沙发现的象牙则是数以吨计。通常的埋藏方式是象牙在祭祀遗迹的最上面(最晚埋藏),其下才是金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这种埋葬象牙的习俗体现了三星堆与金沙之间祭祀传统与祭祀方式的一致性。至于象牙的保护问题,这是个世界性难题。过去在金沙我们主要采取了回填式保护和硅胶封存等方式,目前也正在研究新的保护方式。
象牙
05
金沙未来也可能进一步发掘
红星新闻:三星堆的再次发掘,还让人想到金沙,是否也有进一步的发掘计划?
王方:三星堆六个祭祀坑的新发现,再次为我们呈现出古蜀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新的问题。为解决三星堆与金沙的年代关系问题,深入探讨古蜀文明的发展演变等了学术问题,未来不排除有对金沙遗址祭祀活动场所局部区域进一步发掘的可能。
06
金沙极有可能是三星堆之后在成都建立的“中心”
红星新闻: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看,能否证明广汉三星堆文明向成都金沙文明迁徙(又是大约哪个时期迁徙)?或者说代表古蜀文明的三星堆与金沙,存在古蜀国城邑以及祭祀文化的迁徙?
王方: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情况看,金沙极有可能是三星堆之后古蜀人在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建立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两者之间同根同脉,具有极其相似的知识体系、信仰体系与价值体系,三星堆与金沙前后相继(其中某个阶段可能还同时),共同构架出古蜀文明最灿烂的篇章,也滋生孕育了悠远流长的天府文化。
红星新闻记者|彭志强
摄影|王欢 部分图据@央视新闻、金沙遗址博物馆
编辑|段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