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绿色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
前有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广州、上海等城市又不约而同关注起绿色建筑的标准、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
今日(1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1年(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科”)副总裁李向民告诉红星新闻,绿色技术的应用事关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好规划层面的顶层设计,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注入绿色技术的理念,已经成为各城市竞争的赛场。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建科是四行仓库的检测评估和数字化建模方,并曾服务过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重大影响力工程。
“碳中和会给中国的城市发展、城市的经济活动、城市的居住生活、城市的交通带来全方位、颠覆性的变化。”在李向民看来,城市要建立新城建设绿色低碳指标体系的研究,老城区的维护和更新改造成套技术,以及城市精细化治理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上海四行仓库西墙,如今这里也是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图据新华网
01、旧城改造的“迫切需求”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技术。
比如,去年底完成的“既有居住建筑宜居改造及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的科技示范工程——普陀区武宁路74弄2-10(双号)成套改造项目,正是绿色技术应用于旧城改造的案例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由上海建科服务,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老旧小区有‘双老’的特征,一是房子老,二是老年人居多,这部分人群的诉求和中青年是有很大差别的。”李向民表示,既有建筑中超过一半都是居住建筑,和老百姓的生活最为息息相关,但不同居住建筑千差万别。
除了老旧小区,传统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商业楼宇也存在改造的“迫切需求”。在李向民看来,其实,改造中的单项技术来说可能并不高深,难点在于要结合应用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周边的限定条件,采取适宜的方案。
▲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向民
比如,住宅类通常关乎民生需求,重点包括居住者的感受和功能提升,而办公楼宇的建筑改造往往更关心商业价值挖掘和提升。他表示,城市更新要注重建筑单体改造与住区更新的有机融合,在关注建筑本体的同时,充分注重环境的统一改造与完善,实现建筑、空间、功能、环境、交通、人文的合理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历史肌理的修复中。
作为四行仓库的检测评估和数字化建模方,上海建科很有发言权。李向民表示,通过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摄影等技术,该公司对整个建筑进行精细测绘,为后续的修缮利用和历史价值挖掘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旧城改造也催生绿色建筑巨大商机。
李向民谈到,成都和上海同属于夏热冬冷气候区的典型城市,在相关的绿色改造、节能改造中很多技术是可以相通的。在他看来,城市更新的未来技术发展,除了一直以来关注的绿色、低碳、环保,还将在宜居、健康、韧性、智能等领域产生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思路。
▲2021年3月30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竣工验收。上海建科曾为它服务
02、新城建设的新机遇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新城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和所有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
在李向民看来,新城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红星新闻注意到,上海建科曾服务过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重大影响力工程。
他表示,“新城”的“新”,意味着其可以在前期完成评估,和改造提升与绿色生态和节能环保等服务的融合,并从单体建筑拓展到建筑群或城市区域,加强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研究,促进技术+智能与智慧+技术的有效融合,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城市更新产品和服务。
在他看来,成都将是绿色技术应用的巨大市场。
一方面,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引擎,成都市的建设发展的模式和质量,对整个西南地区会起到显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阶段,成都应当在新区建设中,引入先进的、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新理念、新技术,实现示范应用。”他表示,比如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片区整体开发总控管理等,在传统的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的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全流程、全专业的工程科技顾问在复杂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统筹”价值,保障城市建设发展的品质,为整个西南地区发展提供样板。
李向民还表示,绿色、低碳、环保和智慧是“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关键词和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项城市竞争赛道中,包括韧性城市的建设计划,新城建设绿色低碳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老城区的维护和更新改造成套技术,以及城市精细化治理领域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相当关键。”他表示,成都应当强调和坚持“绿色技术”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开展相关的部署,做好在城市规划层面的顶层设计。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编辑 官莉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