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成都的夏天,悄悄藏在了这些电影里

红星新闻 2021-06-24 17:27
进入
明星1+1
阅读更多内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说起成都的夏天,你会想到什么?湿哒哒雨天里的漫步,老茶馆轻摇蒲扇的闲适,还是猛追湾游泳池里的狂欢?

无论是今年清明档的爆款影片《我的姐姐》,还是前不久上映的东京电影节获奖影片《夏夜骑士》,都在讲述发生在成都夏天的故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影片的主创中,都有成都人的身影,在他们心中,都藏着关于成都夏天的私人记忆。

“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成都的夏天,弟弟躺在床上,姐姐张子枫比划着手势,用成都话背着老成都童谣,这温馨的一幕,是电影《我的姐姐》中的场景。

《我的姐姐》剧照 图据片方

《我的姐姐》编剧游晓颖是成都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游晓颖表示,希望通过她的创作可以体现成都的市井气、烟火气,通过电影中这个普通家庭、普通人的故事带给大家一些共鸣。

前不久,80后成都导演尤行执导的《夏夜骑士》上映,电影中的成都夏天,闷热潮湿,蝉鸣不止。天天与表哥并排躺倒在地,双眼微闭,额间鬓角被细密汗水浸湿,头顶天空如缓缓流动的静谧溪河,映照着两张稚气未脱而又若有所思的纯真面孔,透出一股成都夏夜独有的爽烈气息。

《夏夜骑士》剧照 图据片方

《夏夜骑士》改编自导演尤行的童年经历,讲述了8岁男孩天天面对外婆遭遇偷车贼时的无能为力,心生愤懑,与性格火爆的表哥一起设计抓贼,继而在潮湿闷热的盛夏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成都的夏天,是伴随冰粉到来的。”

——《我的姐姐》编剧游晓颖

《我的姐姐》编剧游晓颖 图据片方


成都的夏天,是伴随冰粉到来的。

记忆中吃过最好吃的冰粉,是在原来的猛追湾游泳池门口。那时候我才五六岁,被我爸带去学游泳,教练很凶,第一天就直接把我扔进泳池里头,吓得我一边扑腾一边大哭,喝了好多水,幼小的心灵留下咯巨大的阴影,幸好还有泳池门口的那碗冰粉安慰我。

《我的姐姐》剧照 图据片方

《我的姐姐》剧照 图据片方

冰粉是手搓的,白莹莹的裹着很多气泡,就加一点红糖和两颗葡萄干,吃起来非常爽口,偶尔也会配上一个五角钱的茶叶蛋或者蛋烘糕一起吃。那时候不管是冰粉,还是蛋烘糕,可选择的辅料和口味都不多,但是野生生的很赶口。吃完之后,被泳池水泡皱的手指头,基本就能回复原状了,衣服也早就黏在身上,一身汗津津的又被我爸载回去。

《我的姐姐》剧照 图据片方

晚上继续在家里院坝头,打盆清水练闭气,闭气的长短不是掐时间算的,是数着蝉叫声来的,数二三十下换一口气,有时候蝉半天不叫一声,好像故意跟我闹着玩儿,我都要憋死过去咯。

那二年生安装空调的人家很少,街坊邻居都在院坝外头乘凉,看我闭气就会点评我频率不对、姿势不对、手脚不够长、长太胖了游不动……小街上好像个个都是游泳专家,把我气得啊,跟我爸闹了好几次,要不是有那碗冰粉撑着,我肯定就不去学了。当然最后游泳也没学出来,但是养成了我对冰粉“原教旨主义”的审美,必须是手搓的,带气泡的,只加红糖和葡萄干的,其余种种,全是山寨。直到今天,冰粉都是我确认回到成都夏天的第一口证明。

《我的姐姐》海报,图据片方



儿时每个夏天似乎都一样,但自己总会有那么些不一样

——《夏夜骑士》导演尤行

《夏夜骑士》导演尤行 图据受访者

电影中的夏天是我回忆中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的夏天。闷热潮湿,白天烈日晚上大雨,蝉鸣虫鸣不止,树叶植物绿得发油,经过老旧的楼房时门栋里会传来来阴冷潮湿的气息,睡觉时头发会卡在竹篾编的凉席缝隙里。当然,影片里的夏天在酷暑和清凉之间反反复复,见证了小主人公们的一次苦涩的成长和蜕变。这也是我对成长的印象:儿时每个夏天似乎都一样,但自己总会有那么些不一样。

《夏夜骑士》剧照 图据片方

刚上小学不久时,家里的大人得出一个结论(似乎是小舅最早提出,但是我不能确定):我在那个年龄的那个身高,可能意味着我以后长不了太高。这给当时的我制造了巨大的焦虑。但大人们同时又提出了解决方案,说多打篮球可以帮助长高。于是我一有空就去川大二教楼前的沙土篮球场打球(现在是一片绿化带)。小时候精力旺盛,盛夏的午后也敢去打,一个人投篮上篮,不时幻想有一天跳起来能碰到篮框,但更害怕自己长不过一米六。

《夏夜骑士》剧照,图据片方

下午打球时偶尔也会遇到打球的大学生。这种时候我都会多看几眼,偷师学艺,模仿身手更好的大哥哥们投篮上篮的姿势。也就是在这样的暗中观察中,我突然发现中间有一位大哥长得酷似我爸。
小学一年级时我从日本回国上学,父母都还在日本。我往返于两边老人家里——住在外公外婆家,但每周去爷爷奶奶家两三次。我八九岁的时候,我爸三十七八岁了,早已不是20岁上下大学生的模样了。篮球场上这位“爸爸”既瘦又高,留着茂密的头发,像爸爸年轻时某张照片上的模样。我面对这样的形象既错愕又惊喜,回家之后告诉爷爷奶奶我的奇遇,大人们不以为然。但是午后的篮球场就此变成了一个魔幻的、超现实的地方。那个时候的自己显然已经有了相当的理智,不会真的就把一个陌生年轻人当成自己的爸爸。但从此以后再去篮球场打球,除了消解了对身高的焦虑,也多了层亲切的意味。

《夏夜骑士》剧照,图据片方

我记得我跟“篮球场爸爸”只有过一次对话。那天球场上只有我和他两个人。酷暑难耐,我跑跳一阵子之后几乎是硬撑着在继续。我结束的时候,球场那头也消停了。他离开经过我的场地时我上前问了句:“叔叔,请问现在几点了?”他看了表告诉我时间后,似乎跟我很熟似的挠了下我大汗淋漓的头,说:“莫喊叔叔,喊哥哥。”

《夏夜骑士》剧照 图据片方

小时候的夏天更多的时候是在游泳池里度过的。川大游泳池下午有两场,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下午两点到六点,之后还有夜场。暑假的中午午休之后,我会和表哥表姐在家里看上一阵《新白娘子传奇》,然后脑子里萦绕着“千年等一回”和“有缘千里来相会”的歌词,坐上外公的自行车去游泳。表姐坐在28自行车的横杠上,我和表哥则挤在后排。外公退休前是体育老师,载着三个小孩从东风楼蹬到东区游泳池不在话下。
暑假的游泳年年如此。从戏水池游到深水池,从蛙泳到自由泳,从400米游到1000米。躺下享受吸饱了阳光的热乎乎的地砖。强忍着更衣室冰凉刺骨的淋浴水。泳池外的卤鹌鹑蛋和蛋卷冰淇淋则是保留节目。当然,也在游泳池丢过自行车。

微信图片_20210624161601.png

《夏夜骑士》剧照 图据片方

某一年我开始注意到有一个大叔总是和我、表哥以及表姐同一时间来到泳池。此人最多50出头,但当时觉得他至少是爷爷级年龄。大叔微微谢顶,身材黝黑壮硕,顶着大大的啤酒肚,动作总是不紧不慢,软软糯糯。在更衣室换衣服四目相对时会对我微微一笑。大叔在陆地上如一头懒散的灰熊,在泳池里则像一只悠闲的海龟。他蛙泳时换气频率极低,在水下的时间远远多过出水换气的时间;他自由泳时动作之慢让旁人几乎听不见他划水的声音。夏天的泳池,尤其是饭点前的下午场,人群总是最密集也是最喧闹的,更有四处横冲直撞的小孩和好勇斗狠比拼速度的小年轻。大叔成了喧嚣中的异类,我往往能够因为他节奏的缓慢而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他。

泳池的广播里播放的都是当时的流行歌曲,诸如《潇洒走一回》之类的,间或也会播放安全须知,比如传染病和脚气病患者不得入池,酒后不得入池,有心脏病史者不得入池,等等。

微信图片_20210624161612.png

《夏夜骑士》剧照 图据片方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 李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