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月12日起,成都市开始正式推行“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八宝街、牛王庙两个路口当时成为了首设路口。
时隔多年,2021年6月9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交警再次来到八宝街路口,发现路口四个方向的直行及左转待行区变得更加简约。当LED屏幕上显示直行或左转车辆驶入待行区域时,路口排满了等候的车辆,井然有序。绿灯亮起,车辆高效通过。“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幅度约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30米左右,路段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4.3%左右。”民警说。
截至目前,成都市范围内已设置118个“双待”模式路口,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明显缩短。
↑成都八宝街路口,四个方向都有待行区
思路
充分利用路口空间资源
最大限度增加等候区域
“在新模式实施前,西大街的早晚高峰车流量大,容易造成路口的车辆排队缓行。”成都交警四分局民警郑云说,现在车辆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后,排行的距离和时间都缩短了,通行效率也就提升了。
随着成都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出行压力日益增大,目前中心城区85%以上路口处于饱和状态。在充分考虑相交道路左转车辆的通行轨迹和兼顾交通安全的情况下,成都交警确定了“直行待行区”的顶端距相交道路左转车辆的通行轨迹,至少保持6米左右的安全距离;同时将多条“直行待行区”按梯形布置,充分利用路口的空间资源,最大限度从排队空间上增加直行机动车的等候区域。
此外,为了让驾驶人更加简单直观地掌握“直行待行区”的通行规则,成都交警采用LED显示屏与交叉口信号灯联动配合的方式,引导车辆选择正确的时间进入“直行待行区”。当路口相交道路左转信号灯亮时,直行车道正前方的LED诱导屏将同步启动,显示“直行机动车进入待行区”,车辆可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内进行等候;直行信号灯变为绿灯后,“直行待行区“的车辆可直接驶出,同时LED屏将显示引导“左转机动车进入待转区”。
↑“双待路口”
效果
路口1小时可多通行729辆车
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3%
经过成都交警对“直行待行区”路口交通组织模式的现场流量统计和仿真模型论证,设置“直行待行区”后,相当于利用交通组织手段为每个路口拓宽了一条直行车道,既改善了现有道路资源的供给能力,又带动了路口、路段、路网通行能力的有效提升。
“我们按‘停车线断面通行能力测算法’计算,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幅度约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30米左右,路段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4.3%左右。”据民警介绍,以西大街一线(人民中路至西门车站)为例,该路段的八宝街、北巷子、西门车站3个路口均设置了“直行待行区”,高峰时段出城方向的平均车速从14公里/小时提升至16公里/小时。
因此,当设置“直行待行区”后,路口通行能力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起到了“一子落,全盘活”的效果,路网通行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反馈
驾驶员感受到“时间节约了”
不少人已习惯待行区
对于“双待”模式路口的效果,驾驶员们也有深切感受。“以前成都路口没这个待行区,大家都在停止线那里排队等到,我跑过成都很多地方,看到现在很多口子都有这个待行区,乘客到达目的地变得快点了。我们一天也能多跑几单。”在成都从事出租车行业已有22年的袁师傅感叹道。
而家住八宝街附近的赖先生向记者回忆,“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待行区的时候,还不太懂是干什么的。后面走多了,发现是提前驶入路口,能更快地通过路口,这样上班回家的时间要节约点了。”
而记者也在成都市不少路口发现,驾驶员们似乎已习惯路口的待行区,当有提示信号出现的时候,车辆都能驶入待行区,以致于后来更快速地通过路口。
↑“双待路口”
据了解,自成都交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积极推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三项承诺”的工作落实,又增设13个“双待”模式路口。截至目前,成都市范围内已设置118个“双待”模式路口,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明显缩短。
下一步,成都交警将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双待”模式路口,在6月底前完成15个“双待”路口改造,扎实推进交通拥堵节点治理,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成都“118个双待路口”
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