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冤案平反!美检察官撤诉华裔学者 美议员都看不下去了:彻查FBI“界定间谍”不当行为

红星新闻 2021-07-20 21:51
进入
全球热点
阅读更多内容

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俄亥俄州联邦检察官撤回了对华裔遗传学家、克利夫兰诊所基金会(CCF)心血管遗传中心原主任王擎的指控。

根据美国司法部向媒体发布的声明,经过对该案的“重新审视”,检察官办公室向该地区联邦地方法官威廉·鲍曼提交了一份动议,“恳请法院无偏见地(without prejudice)驳回该指控”。

微信截图_20210720195656_副本.png▲美国联邦检察官申请撤回对王擎的起诉。图据福克斯新闻

王擎案件的撤诉意味着,美国政府针对美华裔科学家的“中国倡议”(China Initiative)计划再度折戟。

今年6月,在FBI探员承认诬告后,首位因“中国倡议”计划上庭受审的华裔教授胡安明(音译)已被宣告无罪。6月22日,外交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起诬告案既暴露出美国情报机构搞有罪推定式“调查”的一贯伎俩,也是美通过情报机构搞政治操弄的又一例证。长期以来,美情报机构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总是不择手段,其公信力早已碎渣一地。

那么,这一曾引发上百名美国学者联名抗议的“中国倡议”计划究竟有多荒唐? 

逮捕时千字联署声明

撤诉时语焉不详拒绝置评

2021年7月1日,美国司法部在其官方网站将王擎案列为“中国倡议”计划典型案例之一,但时隔仅数日,又在检方撤诉后悄悄将该案例从在线档案中删除。

60f69c0f58f9a.jpg▲在检方撤诉后,美国司法部悄悄从其在线档案中删除了此前于7月1日发布的王擎案的相关公示。图据APA Justice网站

当被问及撤销指控的原因时,俄亥俄州联邦检察官在一份声明中“含糊其辞”地回应道,这一决定是“在对案件进行审查后”做出的,并拒绝进一步置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5个月前,在王擎被捕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监察长办公室联合发布了一份近千字的声明。

2020年5月,FBI提交了一份“相当理由陈述”,指控王擎涉嫌虚假陈述和电汇欺诈,并于2020年5月13日将其逮捕。次日,美国司法部官网公布了对王擎的刑事起诉书,指控他“故意”没有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披露与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有从属关系并担任院长、同时还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同研究内容的资助。

微信截图_20210720200124.png▲王擎遭逮捕后,美国FBI在其官网中发布对王擎的刑事起诉决定。截图自美国FBI官网

但值得注意的是,王擎的这项任职行为是公开信息。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开信息,2008年,该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全球招聘院长,王擎通过招聘答辩并最终当选。事实上,全球诸多顶尖高等学府,均广泛采用面向全球招聘的人才引进模式。 

据公开资料,王擎是著名医学遗传学专家,为世界人类遗传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是长QT综合征(LQTS)和心律失常遗传学的奠基人,共发现8个人类疾病基因,并于2003年发现冠心病的第一个致病基因。他曾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美国儿科研究学会Richard Rowe科学奖、美国心脏学会杰出研究员奖等重要奖项。  

1997年,王擎开始了在克利夫兰诊所基金会(CCF)的工作,并于2001年起任该诊所心血管遗传中心主任,该诊所的心血管医学在美国享有盛名。然而,在王擎被FBI逮捕前不久,克利夫兰诊所基金会以“内部审查发现其违反诊所和NIH政策”为由将其解聘。

cc-fb.jpg▲集医疗、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世界知名医疗机构克利夫兰诊所。图据克利夫兰诊所官网

在检方宣布撤销指控后,王擎的辩护律师彼得·扎登伯格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对政府决定驳回此案感到非常欣慰。”扎登伯格称王擎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享有盛名”,在这个已困扰其长达15个月的案子结束后,王擎期待着回归正常生活,继续自己的突破性研究。

83件“典型”案例

诬告证词揭示“荒唐套路”

王擎案的撤诉意味着,美国当局对美华裔科学家的“中国倡议”计划再度折戟。

2018年11月,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杰夫·塞森斯宣布启动一项所谓的“中国倡议”计划,旨在识别和起诉任何被控为中国“窃取”贸易和技术机密的人,其中一项内容就是针对美国高校中进行正常教学工作及科学研究的华裔科学家。

60f69c0fbfbae.jpg▲2018年11月1日,时任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右二)宣布启动“中国倡议”计划。图据路透社

红星新闻查阅发现,截至2021年7月15日,美国司法部网站“中国倡议”计划起诉案件汇编中公示了83件典型案例(不包括已删除案例)。与王擎的遭遇一样,其中有多位科学家被指控“故意没有”披露其与中国的合作关系而涉嫌欺诈。然而,许多这些合作来源于真实可溯的公开资料,且绝大多数美国高校并不阻止本校教授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2021年1月14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力工程学教授、知名美籍华人纳米技术工程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陈刚,因涉嫌电汇欺诈以及虚假陈述等罪名被FBI逮捕。此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MIT在当天的声明中表示对此“深感痛心”,陈刚的同事们也公开表示抗议,认为美国检方的行为已超出应有范畴。随后,MIT校长里奥·里夫及160多名教职员工联名签署公开信声援陈刚,并称学校将承担陈刚的诉讼费用。

今年6月,一场针对美国田纳西大学前华裔教授胡安明(音译)案件的庭审,则充分展现了美司法部这一“中国倡议”计划究竟有多荒唐。

60c868c566a8a.jpg▲此前准备出庭应诉时的胡安明(音译)。图据《华尔街日报》

据此前红星新闻报道(诬陷华裔教授是间谍!美国FBI探员终于承认:对其指控并无实据),2020年2月27日,田纳西大学机械、航天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胡安明被FBI逮捕,受到三项电汇欺诈罪和三项虚假陈述罪指控,其中包括“申请和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两笔研究经费时欺瞒其在中国的工作”。此外,胡安明还一度被调查人员称为是“中方间谍”。 

今年6月14日,胡安明成为了“中国倡议”计划中首位上庭受审的华裔教授。然而在庭审中,FBI调查人员的证词却令人“大跌眼镜”——在庭审期间,FBI探员库吉姆·赛迪库承认,自己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诬告胡安明是“中国间谍”,还误导学校认为他是“中国军方间谍”,导致胡安明被学校解雇;同时,他还使用虚假信息将胡安明置于联邦禁飞名单上,以“正当”监控胡安明及其儿子长达两年时间。最终,法官宣布此案审判无效,并判定胡安明无罪。

anminghu-202106a_orig.png▲胡安明案庭审期间,反对者在法庭外举牌抗议,呼吁公平审判,终止“中国倡议”计划成为美国司法政治化、司法歧视和过度执法的工具。图据APAjustice

美国亚美公义促进会(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 - LA)指出,针对多位华裔教授的指控,完全是美国当局惯用的“套路”。当局以有罪推定寻找华裔科学家作为目标,当无法确定调查对象存在经济间谍行为时,就转而提出漏报、欺诈、虚假陈述、偷税漏税等指控,“以打击经济间谍活动为借口”,指认嫌疑人犯有“行政错误或诸如未能披露信息及其他非法活动等轻罪”,同时配合媒体造势,在学术界诋毁这些学者的名声。 

这一说法在胡安明的案件中得以充分证实,FBI探员赛迪库在与辩护律师对话时表示,检方引用的那些材料“基本都没有看过”,胡安明案最开始是“当经济间谍案办的”,但“发现办不成以后才办成了欺诈案”。

“中国倡议”计划失败

美民主党议员敦促调查FBI

当地时间6月29日,两位MIT教授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上发表文章,再度抨击了“中国倡议”计划。该文章写道:“(美国)联邦的司法系统原本为了打击有组织犯罪而制定并完善了电汇欺诈方面的法规,如今却将这沉重的司法武器压在科学、工程学、数学和教育领域之上。”

美国知名财经媒体也在报道中将这一计划称为“愚蠢的行径”,并批判道:“以史为鉴,美国的科学通过吸引海外人才才得以蓬勃发展,排外并不是一种制胜策略。”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胡安明一案后,美国民主党议员在公开信中敦促美国司法部调查FBI在“中国倡议”计划中的不当行为。在信中,议员们还试图弄清当局展开调查的决定“是否基于充分的事实”,以及“中国倡议”计划是否迫使司法部人员对“某些人”进行定性。 

微信截图_20210720201405.png▲在胡安明案后,民主党议员在公开信中敦促美国司法部调查FBI在“中国倡议”计划中的不当行为。截图自fedscoop

美国西东大学法学教授麦吉·刘易斯也刊文表示,MIT教授陈刚被捕后获得的强有力的支持表明,美司法部的“中国倡议”计划已经失败,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结束该计划。他指出,陈刚案凸显了“中国倡议”计划的两个主要问题——偏见、过分强调国家安全,其起诉基于所谓的“与中国实体的关系”,而不是经济间谍活动。该案应该成为“中国倡议”的终结,拜登政府应该改变这一情况。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编辑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