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极端天气频发,据外媒报道,目前,欧洲西部的洪灾已经造成至少205人死亡,至少176人失踪。德国联邦救灾组织22日表示,找到更多幸存者的可能性很小。而据新华社最新报道,河南强降雨已造成56人遇难、5人失踪,全面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极端天气往往超出预料,但是面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开始反思预警、应急、居民反应等环节的疏漏。
气象部门与其他机构联动对接至为关键
从理论上讲,首先接收到危险信号的气象部门不负责应急措施,因此该部门与应急部门及时、快速的沟通对接是减轻灾害的关键一步。外媒报道称,拥有先进预警系统的欧洲在此次暴雨灾害中损失惨重,使得人们的反思聚焦于预警系统与应急部门的沟通链上。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阿尔特纳镇一处墓地受洪水影响 图据CNN
报道指出,作为欧盟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哥白尼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哥白尼应急管理服务处表示,在本轮大雨引发洪水之前的几天里,该机构通过其欧洲洪水预警系统 (EFAS) 发出了超过25次警告,提供了严重洪灾的早期迹象。但是由于欧洲的响应系统分散,不同国家的组织承担不同的责任,因此并没有形成救灾合力。
受灾国家官方预警系统的沟通链也同样面临着失效问题。德国国家气象部门(DWD) 表示,在灾前已将洪水警报告知了地方当局,但是当地应急执行部门与居民都没有及时作出反应。
按照德国联邦体制,全国16个州负责各自辖区洪水预警。不少地方政府使用警报器、喇叭通知民众,或经由广播和电视发布预警和疏散令。但有德国媒体指出,洪水来袭前“太多地区警报没响,发布的预警非常少”,酿成一场“民防灾难”。
↑本轮洪灾中同样受灾严重的比利时。图据美联社
而受灾严重的德国、比利时的邻居荷兰,仅转移了近万名居民,并且没有人员伤亡的报道,外媒称这归功于荷兰完善的水源管理系统。荷兰各地区的水务委员会为人们提供了国家、省、市之外的“第四层保护”,水务系统部门既可以上下沟通、也能平行联动,保证了应急的速度和效率。外媒称荷兰官员在灾难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预警能不能直白易懂点?
外媒称,希望欧洲洪灾能让人们反思什么是“警告”,警告就是要提供天气变化的详细信息,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到自身将面临的危险,例如“河流水位将迅速上升,导致严重洪水,预计道路和财产将遭到破坏”,而“两天内降雨量达到 150 毫米(6 英寸)”之类的警告对多数人来说意义不大,许多欧洲当地居民在接到预警后并不明白实际影响,因此没有采取应对措施。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在德国莱法州阿尔韦勒地区,居民格雷戈尔·德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先前“听天气预报说要下大雨”,没人想到会那么严重。德国城镇和市政协会常务会长格德·兰茨贝格说,先前气象预报“给人们的印象只是会有大雨,没有清晰传达雨量之巨大”。
同时,外媒还指出,整个洪水预警系统的设计也需要重新考量。例如欧洲洪水预警系统 (EFAS) 发出早期预警信息,旨在供专家和政府了解并采取行动,但不能直接向公众提供。报道认为,从一开始就将天气预报员、水文学家、决策者和当地居民纳入到预警报告链和应对网络中,情况会大有不同。
“狼来了”的心态,水到自家才行动?
精准有效的暴雨预警被公认为是世界性难题。一方面由于天气预报与实际情况确实很容易出现偏差,会产生“狼来了”的大众心理效应,导致人们并非完全相信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这种偏差会影响公众对极端天气预警的反应,造成因侥幸心理而忽略预警。
另一方面,预警发布后,即使人们相信预警数据并有时间做好准备,但现实中人们很容易弱化风险,觉得实际情况不会那么糟糕。欧洲西部本轮暴雨后,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就表示,对于收到通知的当地居民来说,他们以为只是比较平常的大雨,因此“对实际降雨的规模感到惊讶”。
这个并不太平的夏季已经见证了许多不幸,“但不得不承认这些事件往往是变革的催化剂”,美国有限新闻网记者琳达·斯佩特说,反思哪里出错了是第一步,而真正需要面对的是未来可能更加频繁的灾害。
红星新闻记者 范旭 实习记者 丁文
编辑 张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