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共110个监测城市中,成都市以83.72高分位居2020年度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第一位。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在《通报》中,成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高居第一。而在细分领域排名中,成都市在医疗服务、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养老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同样是全国第一;在公共教育、生态环境、公共安全、政务服务领域满意度得分位居前三,其他领域均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红星新闻记者从《通报》中了解到,成都市在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得分达到了83.99,领先于82.60分的杭州市、81.69分的上海市、81.36分的北京市、80.93分的深圳市,这也体现了成都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显著效果,毕竟公共体育服务也是成都大力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也是培养市民运动习惯、实现体育健身蔚然成风的重要条件。
那么,成都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为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分呢,我们可以从多个公共体育指标着手进行解读。
1.成都各类体育场地超5万个,
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占一半以上
社区运动角越来越密,综合运动场越来越多,体育公园越来越大,运动健身越来越方便,是近几年来成都市民的普遍感受。
成都以筹备大运会为契机,大型体育场馆提档升级。近三年全市投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经费超过180亿元。东安湖世界大运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香城体育中心等13处新建场馆拔地而起,猛追湾游泳场、成都市射击馆、城北体育馆等36处场馆经过改扩建后焕然一新,为带动全体市民参与运动健身筑强实体支撑。
根据成都市体育局最新统计,截止2020年底,成都各类体育场地数量已超5万个。其中,由各级政府为主投资建设面向公众开放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即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包括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篮球场、健身步道等),占到了一半以上数量。成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由“一场两馆”组成的凤凰山体育公园 红星新闻记者 陶轲 摄
2.成都公共体育场所覆盖全面,
率先布局城市社区“步行15分钟健身圈”
近年来,成都各级各类健身场馆设施覆盖率显著提高。各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1个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池,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覆盖率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两中心”覆盖率达100%;2020年末,“一场一馆一池”覆盖率达到90.9%,全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成都市健身路径‘1+2’工程”(1条标准健身路径+2台乒乓球桌),实现街道(乡镇)级全民健身设施配备和文体活动站全覆盖。
日前,成都市体育局会同市委社治委、市规自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编制发布了全国首个《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进一步满足市民运动需求,提升体育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
据悉,到2035年,成都室外体育活动场所、综合健身馆将在每个街道/乡镇实现全覆盖,建成体育公园不少于10座。并加大存量体育设施稳步开放。为了进一步实现“步行15分钟健身圈”,成都还鼓励利用贴近市民身边的“金角银边”空间打造示范性的“社区运动角”。今年,全市范围内将打造不少于50处贴近群众、便捷可达的“社区运动角”以及200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丰富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供给。
3.成都群众体育活动参与度高,
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7.8%
除了市民“自由打卡”运动,成都还组织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在大运氛围下,感受幸福成都的运动活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品质。
据悉,成都市年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突破4000场次,体育人口比例提升至48.6%。以深受市民喜爱的足球运动为例,成都发布了《成都市示范性足球场建设验收和奖励补助办法(暂行)》,引导带动社会力量办足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会公共足球场408块(不含学校),年均组织各级各类足球竞赛活动近18万场次,近60万人次直接参与。
而体育人口比例上涨,也得益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积极开展。目前,成都共建体育特色学校636所,年均举办市级青少年竞赛100余项次,“十大阳光体育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学生体质合格率97.8%。
4.成都群众体育活动惠民便民,
去年免费或低收费接纳锻炼人次超400万
以高质量筹备大运会为契机,成都大力推动体育赛事活动走近市民、服务市民,促进体育健身融入生活,树立运动成都大品牌。着力构建精准服务社区、精准服务市民、精准满足需求,覆盖所有绿道、覆盖所有人群、覆盖应有项目的“三精准”“三覆盖”良好局面。
在今年6月出台的《成都大运会惠民行动计划》中明确表示,大运会建成场馆,将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此前进行的“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活动中,目前已有超过10万人次的市民在家门口的大运场馆中免费观赛,而在“大运场馆惠民开放日”和“全民健身日”活动中,成都均免费向社会开放了各类大型体育场馆。
成都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仅去年,成都公共体育场馆就已免费(或低收费)接纳体育锻炼人数423.93万人次。
5.成都群众体育活动内容丰富,
掀起各式各样的运动打卡新风尚
近年来,成都开展了各式各样内容精彩、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
围绕“爱成都·迎大运”主题,2020年成都举办了“天府绿道健康行”和“社区运动节”两大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其中,各级各类天府绿道健康行主题活动突破600场次,发布了《成都市开展社区体育运动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现全市社区开展社区运动节全覆盖。
群众积极参加天府绿道健身活动 资料图片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是成都新名片,原本“小众”的冰雪运动也逐渐成为成都公共体育的一部分,掀起运动打卡新风尚。
据统计,成都目前共计建有各类冰场13处,各类雪场近20处。其中,成都融创文化旅游城、江滩公园、金泉运动公园等19处可供开展冰雪、轮滑、旱雪、旱冰等冰雪运动场馆被纳入“运动成都·体育消费新场景100+”,年均有近100万人次进入各类冰雪场馆参与冰雪运动体验和消费。“冷冰雪”转化为“热经济”等新型“体育+旅游”消费模式正成为市民健身、教培计划首选。
而成都作为首批中国足球发展试点城市,在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和运营方面也是走在了全国前列。成都市体育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拥有各类足球场地1776个,市民踢球举步可就,也促进了成都社会足球的蓬勃开展。
红星新闻记者 姜山
编辑 包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