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不如小时候好吃了?植物学博士:其实,我们在被植物所支配

红星新闻 2021-08-20 21:22
进入
文化+
阅读更多内容

为什么西红柿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近日,这一话题被网友热议,很多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吃沙瓤西红柿的情景:“记得小时候吃西红柿咬开一个小口,一吸整个西红柿就抽瘪了,那时的西红柿汁水足,沙瓤籽大,皮薄肉厚。而现在的西红柿不仅硬,口感也不好了。”

5d076115b27aa.jpg

西红柿

史军是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风味人间》等多个纪录片的科学顾问。他擅长把植物放在主动位置上思考问题,提出了“植物促成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肤色变浅和粮食有关”“人类未来在植物手中”等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史军

今天(8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了史军,从西红柿聊起,来看看他又有哪些新奇的观点。

西红柿操纵了产业模式?

西红柿变了,沙瓤西红柿减少,生产偏硬的西红柿,这是人类自觉自发创造,还是植物在背后推动人类做出改变?

通常我们习惯认为这是人类的创造,以人的视角来评述历史,而这一次,植物学博士史军“换位思考”,以植物为本,用植物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

因为西红柿是沙瓤,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只能接受短距离运输。人们做各种研究、实验,力图让西红柿更容易被运输。史军注意到,早在1994年,美国就已经有一种新的西红柿品种“莎弗”上市,我国也于1997年培育出了“华番一号”。在西红柿中导入的基因能够抑制其体内部分特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关闭了降解细胞壁、让果实软化过程的“开关”,达到延迟西红柿成熟时间的效果,让西红柿软得更慢些。不过,因为口味上的一些劣势,上述品种后来都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

现在,西红柿的品种已更迭,人们对沙瓤西红柿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记忆里了;运送、销售西红柿的人都也更放心了,想要沙瓤西红柿再到城里来,一般的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需要零售商与产地签约订单农业才行。

西红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

史军认为,西红柿的质地使得西红柿产业变化,也让我们对西红柿的态度、情感发生转变。人类对于植物的影响从来不是单向的。为种植作物,人类制造适合其生长的环境、根据它们的需要来研究肥料,看似是人类大权在握,可植物又何尝不是时刻牵引着我们的走向呢?

肤色变浅是因为粮食?

植物除了影响我们的农作物发展以外,也改变了人类的肤色。为什么说植物塑造了肤色?科学家发现在1.1万~1.9万年之前欧洲人的皮肤才终于变白。在史军的观点里,这件事的幕后导演是以小麦为首的粮食作物。

史军

史军解释,《科学》有论文把欧洲人肤色变白的时间定在5300~6000年。这一时期,开始有了农业,是人类从猎人变为农民的时代。早期的农民看天吃饭,粮食收成不稳定且种类非常单一。在猎人们吃着炖山鸡、烤野兔,品尝野果子的时候,早期的农民只能想办法把麦子粒做得更好吃一点,以便能吃得下去。食物的单一化,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匮乏,导致早期农民极度缺乏维生素D。而人类只要皮肤接触阳光,就能生产出维生素D,而肤色越浅,对阳光越敏感,为了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人的身体自动做出调整,于是这些农民的肤色开始变得越来越淡。

史军说,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小到肤色,大到家国安定、世界局势变化。我们的食物、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受到植物的支配,我们的经济、贸易以及对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撑,甚至连我们的厨艺、长相都是由植物决定的。

植物牵动着世界局势的变化?

一个不了解植物的人没有资格谈论文明演进的历程,科普作家河森堡这样说,从中足以窥见,植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史军用植物的视角解读历史上血腥的大三角贸易,他认为,那是以棉花和甘蔗为基础展开的:

奴隶贩子带着廉价工业品纺织品从欧洲出发前往非洲,把物件贩卖后将当地居民掳掠运到美洲种植园,所得资本又换取糖、烟草和棉花,再运回欧洲。丝织品、黑人、糖和烟草与棉花形成三角贸易圈,植物在这个贸易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个三角贸易圈使得欧美原始资本迅速积累。今天,棉花和大豆,甚至粮食贸易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西方发达国家用粮食作为工具来控制世界经济的工具,这与当年用棉花制品来控制殖民地经济,做法其实如出一辙。

此外,远航人能否免于坏血病、人类的审美情趣偏好,工业革命在哪国率先发生……这些都受到植物的影响。用植物的视角解读的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史军提出的这些观点甚至让人瞠目结舌。

一本易读易懂的科普读物

史军把他的这些观点都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它以植物为关键因素,讲述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如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作用?《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一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做了回答。

为什么用“塑造”这个词来形容人类与植物的关系? 史军认为,人类的身体和社会行为从本质上是与植物捆绑在一起的。“比如说,我们经常提及人类用火对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但是却忽略了植物对用火这个行为的推动作用。之前总是说,用火处理肉类食物,容易消化,但是却忽略了生肉和熟肉的消化率其实没有天差地别的差别,但是用火可以破坏很多植物毒素,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消化率,这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史军的书

史军说,在未来,人类和植物仍然是一个相互驯化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人类是植物生存的外在环境条件,而植物也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植物这个盟友,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大家都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植物,从植物身上汲取生命的智慧,去平等地看待这类特殊的生命。更好地与这些生命体和谐共处,珍惜一粥一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红星新闻记者|陈谋 实习生|张丽苹

编辑|段雪莹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