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不断有同事、朋友给我发来图片,或者发微信朋友圈,就是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户边拍的西岭雪山,清清楚楚。如果运气好,偶尔还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贡嘎雪山”。8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点赞成都空气质量。
这段话,让不少成都市民产生共鸣。“看雪山是常态”“安逸、幸福!我镜头里的成都蓝、雪山白”“成都,远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大城市”……大家纷纷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在成都拍摄的雪山图,分享自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快乐。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高级工程师王勇军对此感触颇深,“我家住在温江,偶尔在回家的路上都能看到雪山,随着车辆移动,你会觉得你和雪山越来越近,有一种在城市中接近自然的感觉。”王勇军说,“这反映了成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也反映了成都为打造公园城市绿色本底所作的不懈努力。”
▲红旗村新见书山观景台眺望龙泉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城市 王效 摄
“雪山”背后的努力
成都生态环境各项指标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
王勇军从事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工作11年,从龙泉山到龙门山,从荒芜山坡到成片林木,王勇军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些年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成都整个生态环境变好了。”2016年至2020年,成都市森林覆盖率由38.7%提升至40.2%,森林蓄积量由3336万立方米提升至3677万立方米。“这些数字,落到实地非常直观。拿龙泉山来说,十年来,我去过几十上百次,能感受到植被覆盖度在不断增加,以前有些地方一亩的覆盖度在50%,现在可能达到了90%,林木的数量变多了,颜色也更饱和了。这种绿色的饱和度是很直观的,你能亲眼感受到龙泉山越来越绿了。”
王勇军说,乔木、灌木、草本的多层次覆盖,也能防止水土流失,还有固碳释氧价值。根据测算,2020年成都市森林固定二氧化碳205.31万吨,释放氧气442.38万吨。王勇军谈到,按照每人每天吸氧量约0.75千克计算,成都市森林一年释放的氧气可满足成都市常住人口282天所需氧气量。“从各个角度来看,成都生态环境各指标不仅是数量上提高了,更是实现了质的提升,整个生态效益价值提高,维持了成都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未来期待
为市民带来更多绿色福利
除了生态环境的提升,成都还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比如,成都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又比如,成都推进“三治一增”,治霾、治水、治堵、增绿,提升城市绿色竞争力;再比如,成都开发应用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平台,实现了扬尘在线视频监测全覆盖……
这些,也是成都近年来遥望雪山次数增多的其中几个原因。“印象很深刻,2013、2014年的时候,看到雪山的机会很少。但是现在,在家里,在高楼,在绕城高速上,都能清晰地看到雪山的脉络。”王勇军说,这就是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环保举措的落实,为市民带来的福利。
▲2021年6月8日,成都市城市建筑与雪山幺妹峰 王效 摄
生态环境的变化,带给市民的绿色福利远不止此。在全域增绿的背景下,成都可进入可参与的场景也越来越多。2020年成都新建公园30个,改扩建小游园、微绿地100个,新增绿地面积2004.2公顷,新增立体绿化23.60万平方米,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1018条……走在河边、公园、绿道,能感受到城市的清新自然,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王勇军看来,成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也持续增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留白增绿,留出更多生态空间,不仅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好中,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筑牢绿色本底。”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