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冥币到底算“民俗传统”还是“封建迷信”?
近日,山西发布了《山西省殡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禁止生产和销售纸人、纸马、纸房、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表述引发争议。
话题“山西拟禁售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顺势登上微博热搜,达2亿次阅读。网友们的争议在于,烧冥币到底该不该禁止?有网友认为,烧纸钱与封建迷信没有丝毫关系,而是人的精神和内在需要;但也有网友认为,烧冥币等带来的污染和火灾问题不容小觑,还是应该推行文明低碳祭扫。
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传统祭扫应保证在安全防火的基础上,推行绿色祭扫也需要时间让大众适应,切不可盲目“一刀切”。
山西省司法厅立法三处工作人员表示,该条例草案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近几日已收到一些公众意见反馈,在后续修改完善过程中予以考虑吸纳。
当地商家:暂未受到影响
管理条例还在征求意见中,未来会对当地殡葬行业产生何种影响?红星新闻记者随即致电了位于山西太原的多家殡葬用品店,他们表示目前暂未受到影响,传统祭扫不太可能突然一下禁止,但确实近几年祭扫用品的销量不如从前。
迎泽区东岗路花圈寿衣店的店主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殡葬用品生意,他表示刚刚过去的中元节其生意情况和去年同一时段差不多持平,“这两三年生意都挺难做的,整个行业都处于一种下降和疲软的状态。”
据他介绍,店里一年之内生意高峰段主要集中在清明节、中元节等需要祭祀的时间节点。冥币、纸马、纸房子等卖得并不多,平时主要店里卖的更多的是花圈、骨灰盒等丧葬产品,具体产品也会随季节和时间点不同而变化。“自从提倡低碳环保祭扫开始,感觉烧纸钱的人变少了,传统的祭扫方式也已经慢慢改变了不少。”
万柏林区义井街花圈寿衣店主在2000年之前就开始做丧葬用品相关生意,他同样表示现在的生意远不如十年前。“一方面,很多没有资质的商贩直接在路边摆摊,市场有些乱;另一方面现在倡导环保祭扫,不提倡烧纸钱、纸房子之类的。时代在发展,后代还会不会烧纸钱就真不好说了。”店主表示,明显感觉到现在烧纸钱的人比以前变少了。
据该店主介绍,逢祭祀节点来买冥币、纸房子等丧葬用品的则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顾客,鲜有年轻面孔。但是他认为,烧纸钱这样的祭祀方式作为一种传统惯性很大,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禁止,“据我了解农村这些现象还是比较多的,环保的同时也需要人性化考量循序渐进。”
谈及未来的销售方向,店主表示除了目前来看必要的骨灰盒之类的丧葬用品,他还比较看好花篮这样的产品,“它还是比较环保的一种祭奠方式。”
太原惠民花圈寿衣店老板表示,由于该草案还处于意见征集阶段,所以暂未对他们的销售产生太大影响,目前店里还在正常销售冥币、纸人、纸马等殡葬用品。他介绍道“(禁止销售)这个事情之前提过,但政策还没有执行。不过我觉得也得从生产源头抓起。”
数据显示80后更关注“云祭扫”
但传统祭祀无法完全杜绝
山西并不是第一个发布此类通告的省市,近年来全国各地均提倡低碳环保祭扫。
我国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中,第四章第十七条规定“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丧葬用品”,对于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2019年开始,北京市、河北省葫芦岛市、雄州市、平泉市、黑龙江省大庆市、哈尔滨市、内蒙古省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等多地市均发布了类似“禁止生产、销售纸人、纸房子、冥纸冥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通告。
几年前“绿色祭扫”的概念出现,提倡采取网上祭扫或者采取菊花等环保方式代替烧纸,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据2017年大众网报道,山东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不少人认为绿色祭扫是好事,但选择放弃焚烧纸质祭品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焚纸祭祀仍是清明节最为普遍的祭扫形式。
不过另一方面,新型祭扫方式开始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关注。人民数据研究院调查显示,2021年清明节 “文明低碳祭”成为高频词,各地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举行了“无烟陵园”“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时空信箱”等活动,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等服务。在多个低碳祭扫方式中,云祭扫获得了较多关注,其中“80后”群体对云祭扫的关注程度高于“70”后和“90”后,分别占比40%、27%、23%。
专家:应该加强管理,杜绝隐患,而不是一刀切
“纸钱冥币”是否属于封建迷信用品?对此,民俗学家赵书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封建迷信”涉及到如何定性,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不能随意下结论。赵书认为,售卖殡葬用品是否归结为“封建迷信”,要看性质。“比如售卖过程中有骗钱行为,那可能就涉及迷信。”此外,赵书认为,各地对殡葬用品也有不同要求,实际也要考虑当地情况。
关于是否需要禁止售卖,赵书认为要建立在一定前提之上。“从安全防火的角度来说,需要禁止。”2019年,山西就有9人因上坟烧纸引发火情被惩处,其中3人涉失火罪被刑拘;前几日刚过去不久的中元节,北京也因到处烧纸被误认为“火灾”的话题上了热搜榜。
但在推行绿色祭扫的过程中,赵书强调,习惯改变需要时间,对于传统祭祀的改变不应硬来。
民政部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殡葬问题研究专家王国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应当对祭祀行为进行相应的管理,但管理不意味着“一刀切”。祭扫是民间行为和文化,有历史沉淀,老百姓需要一种寄托哀思的表达仪式,不可完全杜绝烧纸钱的行为,不可忽视百姓对祭拜先祖的需求。
“我们倡导低碳祭祀,用更环保的形式祭祀。”王国华说,为环保与减少火灾隐患,应提倡低碳祭祀,并要求各地区加强管理,但并不意味着,各地都该一禁了之。
新华财经专栏作家周运南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丧葬用品中确实大部分是可以去禁止,但里面也有些东西也是历史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比如最常见的冥币,这已经化身为民间一个寄托哀思的载体,当然也可以去研发可快速降解的新冥币,提倡只摆放不燃烧。所以在制定涉及千年来民风民俗的法规条例时,切忌盲目一刀切,可以分类禁止、合理引导、尊重民俗。”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实习生 陈子涵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