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自6月27日正式投运以来,航空基地建设如何?9月28日,国航西南分公司举办“与世界美好相‘蓉’走进国航天府基地”客户体验活动。红星新闻记者走进国航天府基地,参观了基地内的AOC运行中心、西南航食分公司的生产流程和双舱休息室,体验到国航在天府机场的新设施、新服务、新产品。
据介绍,国航天府基地建筑面积58.15万平方米,总投资61亿元,是中航集团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基建工程项目,成为具有业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航空产业园区。
▲国航西南分公司天府基地
“两场”协同运行指挥
这里是航班运行保障的“大脑总部”
走进基地的航班生产组织中枢——AOC运行中心,便能注意到不远处的工作区域和墙上的LED大屏,屏幕上展现的是航线分布图。
“最前面的环形区域是核心指挥区,后面4个岛屿区是运行支持区,运控、地服、机务、营销、货站、航食等主要安全运行业务单元,全面负责国航在天府机场的日常航班运行、异常情况及应急处置。”AOC运行中心总监杨兴向记者展示了应急按钮的使用方法,他解释说,“这些按钮分4个等级,跟我们的应急等级是相对应的。根据紧急程度,排列顺序分别是蓝、黄、橙、红。按下其中一个后,工作台两侧会亮起同样颜色的灯。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整个大厅的指挥员可以根据情况做好备战。”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最大亮点,就是实现了与双流机场的“两场”协同运行指挥,让旅客的出行更加高效和便利。对此,杨兴介绍,以前成都航空枢纽单场运行时,一旦遇到雷雨等异常天气,飞机一般备降到昆明、重庆、西安等地,待天气好转后再回场,如今,成都天府、双流两场可以互为备降场,一个机场上空遇到异常天气,可备降到同城的另一个机场。
据了解,该运行中心配置运行和监控系统约20套。通过系统对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指挥,预判航班运行发展趋势,发布生产指令,对保障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优化,实现对航班运行保障和全流程各关键节点的全面控制。
日产航餐最多可达5万份
拥有全国首家最大的自动化存储仓库
在西南航食分公司仓库,机器正在运输食品箱。“这是目前全国首家最大的自动化存储仓库,里面存放的是常温成品。在机器完成运输后,我们会在系统上再进行分区分类,整个过程都是全自动化的。”相关负责人说。
▲自动化立体存储仓库
随后,记者来到了航空食品的生产间。在这里会根据肉的品种来建立不同的冷冻库,而蔬菜则会经过清洗、加工、烹饪等环节来保证食物的卫生干净。“生产间的日产量是3.5万份航餐,最大产能可达5万份,餐食种类包括中西热餐、冷餐、特殊餐、机组餐等。这些食物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我们都会进行灭菌杀毒。”
▲生产间里的机器在洗菜
分区设置特色服务功能
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高端旅客专用安检通道后,记者来到了双舱休息室。双舱休息室位于天府机场2号航站楼内,占地面积约29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有545个座位,设置休息区、文化空间和餐饮区、睡眠区等特色服务功能区,是国航在国内的最新旗舰级休息室。
▲双舱休息室划分的多功能休息区
双舱休息室划分出了多功能的休息区域,设立独立休息室、隔断的半私密沙发区、配置护眼阅读灯的阅读区、靠窗景观座位、独立餐吧台以及淋浴室。记者乘坐电梯往下,来到了一个自主选餐区,里面供应了种类丰富的热餐、冷餐和饮品,并设有单独的热食和饮品加工区域,能够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
未来,国航将持续完善“两场”航线网络,加快推动航空运输、货运物流、飞机维修等产业在天府国际机场落地。同时,国航还将根据各航季市场需求情况,分阶段增加运力投入。到2023年夏秋季末,国航在成都国际航空枢纽通航点将达到95个。到2025年,预计国航在成都市场投入飞机将超过160架。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实习记者 黄盼盼 受访者供图
实习编辑 向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