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儿啊!”9月17日上午10时20分许,四川省眉山市龙马镇,王威刚从围观的人群里走出,坐在台上的赖明先就飞奔下来,紧紧地抱住这个失散了30年的三儿子。
激动、高兴、愧疚、痛苦……所有的情绪都化作泪水,一家人紧紧拥抱着,泣不成声,久久不愿分开,在场的亲朋好友也忍不住眼含泪水。母子俩这一简单的拥抱,已经等了整整30年。
认亲现场,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
30年前,刚满4岁的王威在简阳火车站的一间旅馆内,只给父亲王爱文留下两声“爸爸”的呼喊,从此音讯全无。
30年来,在四川省公安厅和眉山市公安局支持下,眉山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以下简称眉山天府公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中秋节前,帮助一家人团圆,王威带着妻女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
家乡的老屋还在,门口的池塘还在,小时候的照片、吃过的碗也还在……但这一切,王威却没有什么印象。
故乡,熟悉,又陌生。
更遗憾的是,当年带着王威外出的父亲王爱文在20多年寻儿无果的遗憾和愧疚中,于2015年去世。哥哥王青说,去世前,父亲不时拿着三弟王威小时候吃过的碗出神,“没找到三弟,是他一生的痛”。
30年后回家,王威带着妻女第一次祭奠父亲,跪在坟前,他喃喃自语:“爸,我回来了。”起身后,他望着父亲的坟墓,眼光久久没有移开……
幼年走失:
4岁儿子跟着父亲外出经商
旅馆外喊了两声“爸爸”,从此无音讯
1991年初春,眉山市仁寿县龙马镇民英村的王爱文一家没能像往年一样感受到春暖花开。
当年2月,38岁的王爱文带着刚满4岁的小儿子王威出门经商,住在简阳靠近火车站的一间旅馆内,旅馆外不远,就是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广场。
认亲现场
家中生活来源几乎都靠王爱文,一家人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王威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从小,王威不止得到全家人的疼爱,就连跟着哥哥王青到学校,王青的同学们也争着去抱、去背他。
2月27日上午,农历正月十三,距离王威四岁生日刚过去三天,王爱文像往常一样,在旅馆里忙着事情,王威在屋外的广场边玩耍。忽然,王爱文听到儿子喊了两声“爸爸”。平常,儿子玩耍时,偶有呼喊。但这次,他出门一看,儿子已经没了踪影。
王爱文经历了怎样的心情,王青已经不知道了,只记得当时16岁的自己在外玩耍后回家,看到了昏迷在床的父亲。
他隐约觉得,有大事发生。因为父亲身体一向硬朗,年轻时还曾参加过水库修建,一次喝上半斤酒,也不是问题。
王青询问才知道,三弟不见了!
赖明先哭着赶忙请来医生进行医治。王爱文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亲戚又一同前往简阳等地寻找。几天后,他低着头回了家。
一家人团圆
之后的日子,家中仿佛只有“寻找”两个字:一旦收到疑似线索便第一时间赶到,但又一次次失望而归。虽然如此,并没有打垮王爱文寻找儿子的决心和信心,但王青发现,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喝酒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父亲心里很愧疚,我们都看得出来。”王青说,三弟走失后,家里就发生了改变,父母把三弟的照片塑封了起来,父亲一边外出务工一边寻找。无论父亲走到哪儿,都是把三弟的照片带上,哪怕有人长得像一点,也要上前去看看。
王青记得,以前常年在家的父亲变成了每年只有春节才会回家,每年春节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三弟的照片拿出来放好。
父亲离世:
寻子多年内心愧疚
照片随身带,去世前望着儿子的碗出神
王威走失后,每到佳节团圆时,这个家里没有平常人家的喜庆,而是重复着缺失之伤。
“三弟小时候吃饭的碗,我们走哪儿都带着,拿来舀米,这样一天三顿都能见着,就好像他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王青说,三弟走失前,没有采集过血样,只有小时候的照片,条件十分有限,寻人只能是大海捞针。
王威在民警的带领下走向母亲
2015年,王爱文因病去世,在去世之前,不时拿着王威小时候吃过的碗出神。“没找到三弟,是他一生的痛。去世前,他告诉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三弟,不找到绝不放弃。”王青说,他们想找到三弟了却父亲遗愿,但三弟在哪儿,大家都一片茫然。
王威小时候用过的碗,家人一直留着
茫然的,不止是王青,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鹤壁市的张某勇也很迷茫,他很想知道,自己从哪儿来?
自张某勇记事起,在被其他小孩欺负时,有人会嘲笑他:“你不是你爸爸妈妈亲生的。”
张某勇想要寻求一个答案,但看到家中父母和姐姐对自己百般疼爱,又开不了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流言蜚语越来越多。终于,有一次,张某勇的父亲在酒醉后无意证实了此事。
那一刻,张某勇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去,但疑问随之发芽: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是怎么走丢的?我亲生父母是谁,他们在哪儿?
一方面是对亲生父母的渴望,一方面是养父一家的关爱,张某勇将纠结埋藏在心底。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中学毕业后,张某勇没上大学,先后辗转广州、江苏等地打工,并有了两个女儿。
认亲现场,赖明先泣不成声
走上工作岗位、成家生子后,经济条件好转,他想知道亲生父母的感觉越发强烈,可养母去世,70多岁的养父身体不好,他又担心自己的举动会给养父一家带来伤害。
时间流逝,2021年,张某勇偶然在网上看见有人寻亲,信息似乎和自己能对上,但联系下来,发现双方都不是自己要找的人。有了这次尝试,张某勇找到公安机关,采集了自己的血样。
一家团圆:
民警一月寻访上千人
30年后终于找到他,全家人高兴到失眠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21年8月。
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全国各地掀起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的专项工作,眉山天府公安依托“打拐DNA”系统,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通过积极完善父母寻找失踪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数据、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扎实开展积案攻坚、着力宣传“采血”是认亲的关键,并向社会公开了免费采血点等工作,全力推动“团圆行动”深入开展。
帮助王威找到家人的民警廖健钧、龚新越和王威在一起
功夫不负有心人,眉山市公安局相关民警在网上打拐系统排查中,发现有疑似眉山天府新区的被拐人员信息,随即转交给眉山天府公安。
原来,张某勇主动采集血样入库后,经对血样分析研判,显示其祖籍疑似在眉山市仁寿县龙马镇。
眉山天府公安刑侦大队民警廖健钧回忆,当初得到这一情况时,没有具体地址,人物基本信息也没有,查阅了1991年前后三年的警情,也未发现有相关警情。
从哪儿找起?又该如何寻找?成为了一大难题。重整思路,刑侦大队联合派出所开始分组包片开展调查走访,一个月来,廖健钧和龚新越与派出所的同事寻访了上千人。
哥哥王青向眉山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赠送锦旗
“不认识”“不知道”“没见过”……这几句是廖健钧和龚新越听得最多的话。但民警从未想过放弃,在不断的失望中又再次踏上寻访之路。终于,8月中旬,在龙马镇民英村,有群众说起赖明先的老三王威曾在30年前走失了。
民警来到赖明先的老家,大门紧闭,没有回应,周围群众反映“都出去打工了”。获得联系方式后,民警马上联系上赖明先和王青。
王青记得,那天中午自己正在午休,一位警官打来电话:“你们是不是有个兄弟王威走掉了?我们有线索了,希望你们能到公安机关采集一个血样。”
王青马上从床上弹起来,给姐姐打了电话。当天下午2点,两人带着三弟的照片赶到眉山市公安局。
刚见面,王青问的是:“警官,有好大可能性?”
“很大,但要数据说话。”听到民警这话,王青忐忑不已。
一边是民警加班加点的分析对比研判,一边是王青一家焦急的等待。三天后,比对结果显示张某勇就是王威,民警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张某勇和王青。
得知这一消息,王青热泪盈眶,连忙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和姐姐。电话里,母亲不停地念叨:“真的是老三吗?真的是老三吗?真的就对了,真的就对了!”
老三在哪儿?现在长多高了?他过得好不好?结婚没有?什么时候能回来?王青说,确认找到三弟后,母亲很紧张,每天晚上都要失眠,隔天就问自己这些问题,巴不得三弟马上出现在她身边。
“自己的娃儿,哪有不紧张嘛。”每一次,赖明先都这样说。
回家祭父:
30年前吃饭的碗还在
疼爱自己的父亲却走了,跪在坟前:“我回来了”
9月16日晚上,自从4岁走失后,王威第一次踏上了四川的土地。
之前,他想象过许多次,自己的家可能在广州、湖北、江苏等地,但从未将自己和四川联系起来。
家人们牵着王威的手回家
父母是谁,家中亲人如何?我到底叫什么名字?当初是什么情形?
太多太多的问题,等着王威。
近乡情更怯,下了飞机,王威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
弟弟长多高了?能吃四川菜吗?他喜欢吃点什么?这次回来能不能一起过中秋节?
太多太多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王青等人。
两家人,一夜无眠。
9月17日,为了迎接离家30年的王威回家,凌晨五点多,眉山天府公安民警和王青等人就起床忙碌布置,王家的亲朋好友也陆续赶来。
上午10时,在龙马镇滨河广场,“欢迎回家”的横幅挂在四周。在眉山天府新区公安的一路陪同下,王威乘坐的车辆驶来,所有人都翘首以盼。
这顿团圆饭,全家等了30年
广场上,团圆桌上摆放着王威小时候用过的饭碗,象征团圆的月饼,也被摆上了。亲朋好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着王威小时候的样子。这个中秋节,王青全家,终于不再面对缺失之伤。
“我的三儿啊!”上午10时20分许,王威刚从围观的人群里走出,坐在台上的赖明先和王青就飞奔下来,紧紧地抱住了王威,任泪水在脸上流淌。
随后,民警当场宣读公安局出具的被拐儿童身份确认书,证实王威与赖明先的亲子关系。
30年的缺失,月从今夜圆。
广场上的仪式结束后,一行人驱车直接回到十余公里外的民英村,这里是王威出生的地方。
村上,王家摆起了迎接的喜宴,亲人们翘首以盼。
王威跪在父亲坟前
不过,王威下车后,并未走向喜宴桌。30年弹指一瞬,失去的不止是乡音,还有疼爱自己的父亲,他要先去祭祖。
竹林下,父亲坟前,王威带着妻女“扑通”跪下,久久不能起身:“爸爸,我终于回来了……”
符光宗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颜雪 刘成梦摄影报道
编辑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