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亏“钱”赚“大妈”,根源在权责不对等

红星新闻 2021-09-02 17:04

“钱大妈”部分加盟店之所以关门,在于双方权责不对等,“钱大妈”品牌自身规避了经营模式的风险,而众多加盟商则扛下了相关运营及促销成本。如果要坚持大幅度促销模式,更要共同承担相应的成本。

近年来,生鲜类的超市逐渐进入了社区,一些便民生鲜超市会不定时做一些优惠活动,其中生鲜超市“钱大妈”经常定时打5折,每天19点以后继续打折,从九折到一折,甚至还有“免费送全场”的促销方式。低廉的售价让“钱大妈”赚足了人气。

据央视财经报道,“钱大妈”“激进”的打折方式,直接导致了一些加盟店的亏损,有消费者养成了特意等到打折时间来光顾的习惯,导致门店菜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大。有加盟商表示,“经营一年左右,亏损达到30-40万元。”

微信截图_20210902134626.png

据介绍,从2019年4月起,“钱大妈”在上海的门店已超过350家,大约两天新增一家门店,绝大多数是加盟店。“钱大妈”快速开店的同时,加盟商也在大批关店。

出现这一情况,在于“钱大妈”的商业模式主打菜品的新鲜度,号称“不卖隔夜菜”。为了确保菜品新鲜度,“钱大妈”采取统一供货模式。一位加盟商告诉记者,作为经营者,进多少货、卖什么价并不由他控制,从经营的第一天开始,“钱大妈”品牌方就规定了每天进货的最低限量,甚至对销售价格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允许售价下调,一旦加盟商不遵守价格管理,就会被罚款甚至停货。

由此可以看出,“钱大妈”对加盟商日常运营有绝对的主导权,包括供应链控制,进货量及进货价,同时也剥夺了加盟商的销售自主权。一旦加盟商不能按照其规定的价格标准售货,包括降价幅度,都会对加盟商采取相应的惩罚举措。

问题在于,既要保持菜品新鲜度,还要有足够的价格粘性,本身会对加盟商构成较大压力。尤其“钱大妈”门店一般集中在社区、街道,又是以线下服务为主,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就集中在大爷大妈身上,这部分群体属于价格敏感型。虽然“钱大妈”门店的菜品策略首打新鲜度,其原价价格可能比周边菜市场稍贵,但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晚上打折阶段抢购,如此就发生了“钱大妈”价格策略与门店实际销售情况的错位——无法在早上以较高价格卖出新鲜菜,而是堆积到晚上沦为打折菜,这自然会让加盟商无钱可赚甚至亏本。

而另一个关键在于,“钱大妈”将这种成本压力转嫁给了加盟商,加盟商不仅要付出前期各种加盟费,以及日常店租人力费用,还要按照“钱大妈”的要求进货及定价,不能因地制宜自主决定或调整。“钱大妈”的后台遥控,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加盟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滞销菜品大批量进场,在有利润的早上卖不出去清仓处理。同时,“钱大妈”为确保菜品不过夜而采取的大幅度打折策略,又让加盟商进一步承受降价带来的亏损。

从中可以看出,“钱大妈”加盟店之所以大批关门,在于双方权责不对等,“钱大妈”品牌自身规避了经营模式的风险,而众多加盟商则扛下了相关运营及促销成本。据报道,“钱大妈”官网显示,2021年2月“钱大妈”的门店数就已经超3000家,按单店加盟门槛30万元推算,“钱大妈”品牌方就有9亿元的资金沉淀,叠加数量众多的门店每天产生的现金流,让品牌方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如此一来,“钱大妈”与加盟商的合作关系看起来就变成了一方坐收收益的失衡关系。

9月2日,钱大妈公司做出回应,表示报道中提及“加盟商经营不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对于来自媒体层面的监督报道,公司管理层也在认真反思、深刻检讨:一方面须尽快做好发展过程中的自查优化,对加盟商给予更多切实的帮扶;另一方面也要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主动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交流,减少误解。

无论如何,“钱大妈”需要重新审视与加盟商的合作关系,包括选址、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关于定价权与加盟商多进行平等协商。如果要坚持大幅度促销模式,更要共同承担相应的成本。唯有如此,“钱大妈”才能保证加盟商的合理权益,也才能让自身的全国扩张走向良性化。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