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抗美援朝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拍摄过程与时间赛跑,经常有老兵去世

红星新闻 2021-09-06 17:52

9月2日,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第二天,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71年前,年轻的志愿军们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抗美援朝,其中有19.7万多名英雄儿女永远沉睡在了异国他乡;71年后,那些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战士们,已经八九十岁了,曾经的热血青年变成了满头银丝的老者。虽然历史远去,但他们记忆里,一直留存那些难以抹灭的战争场面。

309c237048b0229aba6b58.jpg

↑9月2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图据新华社

9月3日,登陆院线的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正是聚焦这些抗美援朝老兵,通过他们的自述,回望71年前的那段历史。这部影片在豆瓣评分高达8.7分,有留言称,“这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代人的战争,我们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专访该纪录片导演宋坤儒。宋坤儒说,最初被老兵的故事吸引,在工作之余开始漫长的寻找和采访,但是随着逐渐走进这些老兵内心,内心受到了强烈冲击,甚至一度因为太痛苦而想放弃。后来,他发现认识的老兵不断去世,拍摄像是与时间赛跑,开始有了责任感,一心要把影片制作完成。

微信截图_20210906165110.png

↑《1950他们正年轻》宣传片截图

9月5日,《1950他们正年轻》上映两天,宋坤儒决定将两天票房中归属片方的22.7万元全部捐赠给帮扶志愿军老兵的公益组织,“以电影之外的另一种形式,报答240万名志愿军战士,告慰197653名忠烈英灵”。

拍摄邱少云和黄继光战友,“对我震撼很大”

红星新闻: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你的片子在这个特殊时刻上映有什么感受?

宋坤儒: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我们的片子9月3日上映,我觉得很荣幸和骄傲,因为自己能够作为电影人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志愿军老兵。同时,我也希望能这部电影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

红星新闻:你以前主要拍广告片,这次怎么想着拍纪录片,是如何与这些老兵结缘的?

宋坤儒:和老兵的结缘要从四川说起。2018年我做过一个宣传短片《寻找英雄》,拍摄计划中包括几名在四川省荥经县的老兵,当时在聊天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故事很有意思,所以就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后来,全国各地的朋友知道我在拍相关内容,就给我介绍更多的老兵。当了解到越来越多老兵的故事,我就开始思索能不能做一部真人纪录电影。

微信截图_20210906164902.png

↑《1950他们正年轻》宣传片截图

红星新闻:影片中出现了26位老兵,选择这些老兵有什么考虑吗?

宋坤儒:我们的目标特别简单,就是想找普通的老兵。目前的26个老兵当中,有一大半人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任何采访,这个也能保证整个素材的鲜活,包括这些老兵讲述的事,一定要是他们亲历的,不能是听别人说的,因为这样就违背了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

红星新闻:这些老兵有什么共同特点?

宋坤儒:第一,他们很热血,年轻的时候,他们都是热血青年;第二,他们都很无私,很纯粹,其实当时他们很多人都有别的生活和别的道路可以走,但是一听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个消息,他们很多人都主动去报名参军;第三,他们都很重情,讲到当年的战友情都是感慨万千。

微信截图_20210906165058.png

↑宋坤儒说,朋友曾劝他说拍摄可能会带来一些伤痛。《1950他们正年轻》宣传片截图

红星新闻:很多事情他们是不是不愿意去回忆?

宋坤儒:是,他们有时候会不愿意回忆过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没办法,只能一次一次地跟老人们拉近关系。其实从内心来说,这些老人还是非常想跟我们讲的,因为他们希望别人能了解他的过去,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状况。有时候,我们也会给老人看其他老兵的采访片段去引导他们,这个时候就往往很有意思,他们一下就回到当年。

红星新闻:你对哪些老人的故事印象最深刻?

宋坤儒:有位老人,他是邱少云的战友,是侦察兵。当讲到邱少云在他身边牺牲的时候,他一直无法释怀,因为没有命令不能动,他只能看着邱少云被烧死。

微信截图_20210906165130.png

↑黄继光战友讲述当年的战斗。《1950他们正年轻》宣传片截图

有位老人叫周继成,他是黄继光的战友,跟黄继光在并肩作战。在黄继光炸碉堡之前,他受连长的命令负责掩护黄继光打掉碉堡旁边的机枪点,所以他是完全亲历了黄继光的牺牲。在老人的描述当中,我知道了黄继光牺牲的过程,这对我的震撼是很大的。黄继光负着伤,弹药也已经打完了,他的两个战友已经负伤和牺牲了,只有他还能继续前进,所以他爬到了地堡面前,用身体压住了机枪的枪头,然后把爆品塞进去。

与时间赛跑,拍摄中常有老兵去世

红星新闻:之前听说因为做这些老兵采访,你很长时间都处于崩溃状态?

宋坤儒:对,前一年我觉得都挺崩溃的。刚开始我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把它当作口述历史的工作去做,但是当我逐渐走进这些老人的内心,我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不堪回首的时候,我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甚至一度想放弃,因为我觉得似乎对老人和我而言都是一种折磨。

我不愿意去打破他们平静的生活,但是同时我又知道他们说出来的这些故事可能会对更多人有价值。所以当时我纠结了好几个月,那几个月我停下采访和拍摄,不想去触碰,后来身边的朋友看到我的素材,纷纷劝我说拍摄可能会带来一些伤痛,但是从更高层面,比如说从民族或者国家的记忆层面来看,还是应该把这个事情做下去的。所以我就选择忍着痛苦做下去。

7dd98d1001e9390189c94e50b4235bee34d196ea.jpeg

↑宋坤儒在拍摄中

红星新闻:很多人说你这是“抢救性拍摄”,你拍摄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急迫性?

宋坤儒:有,因为老人年龄大了,健康状况难以预测,拍摄过程中经常有老兵去世。比如一些老兵可能我第一、二次去的时候还在,但第三次去的时候,就不在了,有一些可能思维不那么清晰了。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也觉得这完全是跟时间赛跑,身上也莫名有了所谓的责任感。

红星新闻:你拍摄完这部影片,对这段历史和这些老兵有什么新认识?

宋坤儒:这些老兵给我的感受跟我之前在书本上、在一些历史纪录片中看到的感受不一样。历史不是书上冷冰冰的数据和那些没有情感的史料,而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构成的,老兵们讲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他们的情感,是对青春、对战友、对曾经逝去的很多宝贵的东西流露出来的强烈感情。

另外,我觉得这些老兵打破了我对“军人要服从命令,就要上战场”的固化思维,因为很多老兵其实是主动参加朝鲜战争的,他们对国家倾注的情感和热情是我始料未及的,正是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创造了我们现在稳定的生活,才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反思和创造新的历史。

想用30分钟旧影像,但预算只能买3分钟

红星新闻:有人将你这部影片和《他们已不再变老》比较,因为都对旧影像进行了修复。你们是如何寻找和修复这些影像的?

宋坤儒:寻找旧影像其实不难,有专门机构进行购买。最早我们打算用30分钟,但是因为预算不够,最后只买了3分钟,只能省着用。但是我觉得这可能也是误打误着,如果我真的买了30分钟的素材,电影中充斥着大量历史画面,可能会削弱这些人物的张力和情感。

f11f3a292df5e0fe29ccb72792af3ba15fdf721c.png

↑《1950他们正年轻》工作照

另外,很多观众将这部影片与《他们已不再变老》比较。首先从修复量级上来说,两部电影无法相提并论,他们的影像资料保存,投入财力,技术难度都是我们无法达到的,但是我们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

《他们已不再变老》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它用的史料跟旁白进行叙述,观众看不到那些人的样子,它在情感张力上可能跟我们走的路线不一样。我们更关注的还是人,是那些战士,他们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所以,从史料从宏大的叙事来说,我们无法跟《他们已不再变老》相提并论,但是在人性和情感这一块,我觉得我们可能会更突出一点。

红星新闻:你之前有很多广告拍摄经验,这些经验会不会让你对纪录片视听语言要求很高?

宋坤儒:对视听语言的要求肯定是不低的。但是这一次其实不能跟商业广告的规格去比较,因为没有钱,整部电影的预算可能还不如我之前拍一个商业广告的钱多,所以视听方面,我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尽量做到把人的情绪凸显出来。

5d6034a85edf8db171ea4954dcecd25d574e7416.jpeg

↑《1950他们正年轻》工作照

当然这也牵扯到我们摄影的整个灯光体系,包括后期的调色、剪辑,怎样才能够把情绪展现出来,把人物在观众心中的样子刻画出来。我们的目标是把“听老人讲故事”这种现场感带给观众,所以在视听上我们并没有做过多的加法,反而做了很多减法,让影片尽可能保持单纯。这跟商业广告的逻辑恰恰相反,用简单的技巧,让你更加关注讲述人本身的情感故事,包括他的表情,他的所有细节等。

红星新闻:两种创作方法的变化,对你来说难度大吗?

宋坤儒:在第一版的剪辑中,我们尝试用一些惯用的技巧构建整个片子的结构,但是后来发现技巧多了,情感就少了。后来我们希望这个片子纯粹一点,就用最基本的剪接技巧,没有太多花哨的广告手法。在这个片子中做减法,对我的整个创作经历而言是一次学习。

红星新闻:此前郭柯导演历史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创下很高的票房,你对这部影片票房有什么期待?

宋坤儒:没有期待,我觉得纪录片就不会有太多票房。《二十二》是一个特例,不仅是纪录片的特例,也是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一个特例。因为一个影片的票房其实不光是影片本身的原因,也包含多方面的原因,所以我们对这个片子的票房不做预期。当然我们也希望它可以有好的票房,因为好的票房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看。

红星新闻记者 潘俊文 实习生 郑心怡

编辑 张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