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林草局官网获悉,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四川省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日前再传捷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团队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发现1个凤仙花属植物新种,并进行了正式命名和发表,新种植物被命名为:长芒凤仙花(Impatienslongiaristata S.Peng,G.W.Hu&Q.F.Wang),相关文章已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植物学学术期刊Plants上。
凤仙花属是被子植物中物种最丰富的属之一,全世界有超过1000种,我国记载有约290种。该属植物在花的颜色和形态方面多样性极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2019年,胡光万团队在雅安市石棉县调查时发现一种独特的凤仙花,其唇瓣上具有一伸长的芒状结构,在花苞期非常明显。后经形态和分子研究确定其为新物种,依据形态特征将其命名为长芒凤仙花Impatiens longiaristata。长芒凤仙花为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茎肉质,叶倒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
“花苞期其唇瓣上伸长的芒状结构,就像一根针,大约一厘米长,是长芒凤仙花形态上和其他凤仙花的最大的区别。”胡光万团队成员、长芒凤仙花发表相关文章第一作者彭帅介绍,从2019年发现,到近期最后在国际上被认可,整个过程中近两年时间。
其中最费时间的是找出证据证明该物种为未被描述的新种。彭帅说,认定一个新物种首先需要进行形态和分子实验比较来确定“证据”,之后在业内认可的期刊等平台上发表,才能得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委员会的承认。具体过程包括从叶片中提取出植物的DNA,然后加入设计好的引物和PCR所需原料,将DNA片段用PCR仪扩增,也就是“复制”,之后再进行测序,和其他已知种类进行比较。
“目前植物DNA测序已经很成熟了,一个片段基本一天就可以拿到结果。”彭帅表示,每个已知的物种经过对一些特定的DNA区域测序,这些DNA序列就像超市里商品的条形码一样,作为其独有的标记,用于记录和比较。确定长芒凤仙花是新物种,就需要用它的条形码和之前已知的凤仙花条形码进行比较分析,再结合形态学上的差别来证明它和已知的其他物种均不同。
四川西部的横断山系高山峡谷交错纵横,自然生境多样性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近几年随着各种植物资源调查和科学考查的开展,不断有新类群被发现,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后续还会有更多新的植物资源被发掘。
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图据受访者提供
编辑 柴畅